时间: 2025-05-02 13:19: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19:26
何处遇蔷薇,殊乡冷节时。
雨声笼锦帐,风势偃罗帏。
通体全无力,酡颜不自持。
绿疏微露刺,红密欲藏枝。
惬意凭阑久,贪吟放醆迟。
旁人应见讶,自醉自题诗。
在什么地方才能遇见蔷薇?我在这异乡的寒冷季节里。
雨声笼罩着华丽的帐子,风势使罗帏倾斜。
全身没有一点力气,脸色微红,无法自持。
绿叶稀疏中有微微的刺,红花密密地藏在枝头。
我惬意地倚着栏杆,吟咏得不知时间已晚。
旁人见了都会感到惊讶,我醉了,自己写起诗来。
韩偓(约794—857),字景山,唐代诗人,性格洒脱,才华横溢,以诗词见长。韩偓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风光和个人情感为题材,表现出淡雅的气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首诗创作于寒食节,诗人在异乡的环境中,面对细雨绵绵,感受到了一种孤独与惆怅。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通常在春天,是祭祖和缅怀逝者的日子,诗人在这个节日感受到的冷清与孤寂,更加凸显了他的思乡之情。
《寒食日沙县雨中看蔷薇》是一首描写寒食节日气氛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他在异乡的孤独感受,以及对故乡的思念。诗的开头“何处遇蔷薇”便引入了一个问题,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无奈和渴望。接着,通过“雨声笼锦帐,风势偃罗帏”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阴湿、冷清的氛围,体现了他身处异乡的孤独与无奈。
“通体全无力,酡颜不自持”则表达了诗人因环境带来的疲惫和情感上的激荡。面对春天的花朵,诗人内心的感受愈加复杂,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也有对自身处境的无奈。绿叶和红花的描写,既是自然景物的真实写照,也是诗人情感的象征,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最后两句“旁人应见讶,自醉自题诗”则展示了诗人即便身处困境,依然能够自得其乐,沉醉其中,表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全诗融合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韩偓的独特情感与艺术才华。
何处遇蔷薇,殊乡冷节时。
诗人自问何处可以遇到蔷薇,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异乡环境的失落感。
雨声笼锦帐,风势偃罗帏。
描绘了细雨笼罩着华丽的帐子,风吹得轻罗帷帐倾斜,营造出一种阴冷的氛围。
通体全无力,酡颜不自持。
诗人感到全身无力,脸色微红,显示出内心的激荡与情感的脆弱。
绿疏微露刺,红密欲藏枝。
描写了蔷薇的绿叶和红花,体现了自然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惬意凭阑久,贪吟放醆迟。
诗人享受着倚栏的惬意,诗意的吟诵让他流连忘返,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旁人应见讶,自醉自题诗。
旁人看到诗人如此陶醉,感到惊讶,而他却沉浸在自己的诗意中,表现出一种自在的态度。
整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寒食节期间的孤独与惆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展现了他在逆境中自得其乐的洒脱心态。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还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中秋节
B) 寒食节
C) 端午节
诗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写这首诗的?
A) 自家庭院
B) 异乡的雨中
C) 山中
诗中“旁人应见讶”指的是什么?
A) 旁人会感到惊讶
B) 旁人会给予赞美
C) 旁人会走开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同样表现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美好时光的感慨,但李白更注重豪情壮志的表达。
杜甫《春望》:同样在春天的季节里表达对故国的忧虑,但更加侧重于社会政治的沉痛与反思。
通过比较,可以更好地理解韩偓在《寒食日沙县雨中看蔷薇》中所表达的个人情感与对自然美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