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05: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05:02
四方灰志久,攀陟力犹能。
不觉身高处,无穷眼界增。
天空山点点,云末水层层。
钟磬时方举,松归见一僧。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攀登雪浪的过程与感悟。四周的灰色景象已经存在很久,然而我依然有力气攀登。渐渐地,我来到高处,眼前的视野无穷无尽。天空中山峰点点,云层和水面层层叠叠。此时钟声和磬声响起,松林里传来一位僧人的身影。
萧光绪,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但其作品在当时具有一定影响力。其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登雪浪》创作于冬季,诗人可能在一次登山活动中,体验到大自然的壮丽和心灵的宁静,因而写下此诗。
《登雪浪》是一首描写登山过程中的感受和思考的诗。诗的开头以“灰志久”引入,表现出诗人心中曾经的忧愁与沉重。然而,尽管内心有着沉重的负担,诗人依然选择了攀登,展现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接着,诗人通过“身高处”的描绘,展示出攀登所带来的开阔视野,象征着理想与追求的实现,也暗示着通过努力可以超越自我,获得更广阔的视野与境界。
在意象的运用上,“天空山点点,云末水层层”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山峰和水面层次分明,给人以空间的延展感。诗的尾声,钟声与僧人的出现,为整首诗增添了禅意,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顿悟。诗人通过这幅画面,将人与自然、人与内心的和谐统一表达得淋漓尽致。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出丰富的情感与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敬畏,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攀登雪浪,诗人不仅获得了自然的美景,也领悟到了人生的哲理与内心的宁静,表现了追求理想与自我超越的精神。
诗中表现诗人内心的情绪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钟磬”主要指什么?
诗人通过攀登获得了什么?
王维的《登高》同样描绘了登高望远的情景,但其情感更多地体现出对自然的赞美与人生的感伤;而萧光绪的《登雪浪》则在攀登过程中更加强调个人的内心感悟与思考。两者在意象与情感上各有侧重,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