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41: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41:45
原文展示:
西江月·为问云间滕六 陈德武 〔宋代〕
为问云间滕六,天工何事依违。 冬时三白不时为。今日驾言春瑞。 瘦损穷彭泽柳,禁持杀傅岩梅。 仁风反掌霁天威。都做一江流水。
白话文翻译:
请问云中的滕六,天意为何如此反复无常。 冬天本应三次降雪,现在却不再按时到来。 今天却说这是春天的吉祥之兆。 彭泽的柳树因贫困而瘦弱,傅岩的梅花被严寒所摧残。 仁慈的风一吹,天空的威严便消散了。 一切都化作江水般流动。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德武是宋代诗人,其生平资料较少,但从其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表达情感和思想,尤其擅长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来深化诗歌的意境。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通过对冬天和春天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天意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仁政或仁慈力量的向往。诗中“滕六”和“天工”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深刻观察和哲学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冬春交替为背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天意无常的感慨。诗中“滕六”和“天工”的反复无常,象征着自然界的不确定性和人类社会的变幻莫测。而“彭泽柳”和“傅岩梅”的对比,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无常感,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贫困和坚韧的深刻理解。最后,“仁风反掌霁天威”一句,以仁慈的风消散天空的威严,表达了作者对仁政或仁慈力量的向往,以及对和谐社会的渴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性和象征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天意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仁政或仁慈力量的向往。通过对冬春交替的描绘,作者表达了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和谐社会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滕六”指的是什么? A. 雪神 B. 风神 C. 雨神 D. 雷神 答案:A
“冬时三白不时为”中的“三白”指的是什么? A. 三次降雪 B. 三次霜冻 C. 三次冰雹 D. 三次雾霾 答案:A
诗中的“彭泽柳”和“傅岩梅”分别象征什么? A. 贫困和坚韧 B. 富贵和柔弱 C. 繁荣和衰败 D. 新生和死亡 答案:A
“仁风反掌霁天威”中的“仁风”象征什么? A. 仁政 B. 仁慈的力量 C. 春天的风 D. 秋天的风 答案:B
诗的最后一句“都做一江流水”表达了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事物的变化 C. 江水的流动 D. 天空的威严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