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颂古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7 08:45:10

诗句

赵州勘破老婆时,恰似青春三月里。

陌上游人争看花,鹧鸪啼处谁相委。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45:10

颂古三首 其二

作者: 释文观 〔宋代〕


原文展示:

赵州勘破老婆时,
恰似青春三月里。
陌上游人争看花,
鹧鸪啼处谁相委。


白话文翻译:

赵州禅师在揭示真理的那一刻,
就像春天三月的温暖时节。
路上的游人们争相观赏花朵,
却不知在鹧鸪啼鸣的地方,谁会倾诉情感。


注释:

  • 赵州: 指赵州从谂,是唐代著名的禅师,以其机智和幽默著称。
  • 勘破: 指看破、领悟。
  • 老婆: 在此指的是世俗的事物或障碍。
  • 恰似: 正如、就像。
  • 陌上: 路边。
  • 游人: 游玩的人。
  • 争看花: 形容游人们兴致高涨,争相观看春花。
  • 鹧鸪啼: 鹧鸪的鸣叫声,常用来描绘春天的气息与情感。

典故解析:

赵州从谂是中国禅宗的一位重要人物,以其对人生真谛的深刻理解而闻名。诗中提到的“老婆”可以视作对世俗的隐喻,表达出对人生烦恼的看透与超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文观,宋代禅宗诗人,作品多以禅理为主题,融合了哲理与自然美。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春天,正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时节,诗人通过赵州从谂的智慧,借春花盛开的意象,传达对生命的深刻领悟。


诗歌鉴赏:

本诗以赵州从谂的领悟为中心,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思考。开篇以“赵州勘破老婆时”引入,展现了禅师看破红尘的智慧,暗示着对世俗情感的超脱。接着“恰似青春三月里”用春天的美好来映衬这种领悟的美丽与宁静。春天是生命的象征,意味着希望与新生,诗人在此用来比喻智慧的觉醒。

后两句“陌上游人争看花,鹧鸪啼处谁相委”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游人在花丛中争相观看,反映了人们对表面美好的追逐,而在鹧鸪啼鸣的地方,隐喻着内心深处的情感与孤独,提示人们在繁华背后,往往忽视了内心真正的声音。

整首诗简洁却富有深意,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对比,展现了禅宗的哲理与诗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赵州勘破老婆时: 赵州从谂在瞬间看破了世俗的事物,表达了对世俗烦恼的超脱。
  2. 恰似青春三月里: 比喻这种领悟如同春天般美好,象征生命的复苏。
  3. 陌上游人争看花: 描绘了游人们对美好表象的追逐,反映人们对外在事物的关注。
  4. 鹧鸪啼处谁相委: 提出在纷扰的外表下,内心的孤独与情感,暗示了对内心真实情感的忽视。

修辞手法:

  • 比喻: “恰似青春三月里”将领悟比作春天,富有生机。
  • 对比: 游人与鹧鸪的鸣叫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主题深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世俗烦恼的看破与超越,倡导人们在追求外在美好的同时,也应倾听内心的声音,寻找更深层次的生命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 代表新生与希望。
  • 游人: 象征对外在事物的追求。
  • 鹧鸪: 代表内心深处的情感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赵州从谂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追求名利
    • B. 看破世俗
    • C. 爱情的纠葛
  2. “恰似青春三月里”这句诗的意图是什么?

    • A. 表达对春天的热爱
    • B. 比喻领悟的美好
    • C. 描述游人的心情
  3. 诗中“陌上游人争看花”反映了什么?

    • A. 人们的欢快
    • B. 对外在的追求
    • C. 内心的孤独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比较《颂古三首 其二》和李白的《静夜思》,两者均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静夜思》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而《颂古三首 其二》则更强调对世俗的看破与超越。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相关查询

寄不出院僧 杨柳枝词五首 古碑 送刘禹锡郎中赴苏州 送友人游蜀 奉和四松 咏新菊 九日忆砚山旧居 杏溪十首 杏水 哭费拾遗征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王道乐土 汛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咿咿哑哑 圆结尾的成语 而字旁的字 瓦字旁的字 死亡率 甘字旁的字 公侯干城 兼秋 侨居 粗通文墨 包含改的词语有哪些 昧地谩天 四字头的字 雄烈 走之旁的字 家道从容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