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花朝》

时间: 2025-04-29 07:31:43

诗句

空山生计太萧条,浊酒填胸气不骄。

剩有残书如旧雨,那堪佳节又花朝。

强扶游兴穿松径,聊寄闲情斸药苗。

解识升沈随大化,将军莫问霍嫖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7:31:43

原文展示:

空山生计太萧条,
浊酒填胸气不骄。
剩有残书如旧雨,
那堪佳节又花朝。
强扶游兴穿松径,
聊寄闲情斸药苗。
解识升沈随大化,
将军莫问霍嫖姚。

白话文翻译:

在空旷的山中,生活显得十分萧条,
只好用浊酒来填补心中的烦闷,毫无骄傲之气。
还剩下些旧书,就像是往日的雨水,
怎能忍受佳节来临时又是花朝?
勉强支撑着游兴,穿梭在松林的小径,
随便寄托些闲情,种植些药草。
懂得升沉随大势而变,
将军也不必再问霍嫖姚的事了。

注释:

  • 空山:指的是空旷的山野,象征孤寂与萧条。
  • 浊酒:指劣质的酒,借以表达心情的沉重与无奈。
  • 残书:即旧书,暗指曾经的知识与记忆。
  • 花朝:指的是春天的花朝节,是一种庆祝春天的节日。
  • 游兴:游玩兴致,表示游玩的情绪。
  • 斸药苗:指的是栽种药草,表达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 升沈随大化:意指随波逐流,适应时代的变化。
  • 霍嫖姚:霍去病和嫖姚是历史上的人物,暗指过去的英雄与成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显,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反映了清代文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常常在诗中流露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花朝》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与人心浮动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自我情感,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生活的无奈。

诗歌鉴赏:

《花朝》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空山的萧条与春花的盛景,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内心的孤寂与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在“空山生计太萧条”一句中,诗人首先将读者带入一种孤独、萧条的环境,暗示了内心的无奈。接着“浊酒填胸气不骄”则揭示了诗人对饮酒的苦涩与无奈,浊酒象征着一种消极的自我安慰。

“剩有残书如旧雨”则通过旧书的隐喻,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知识的追求,但同时又流露出一种失落感。在“那堪佳节又花朝”中,诗人感叹佳节来临时却无法享受的悲哀,进一步深化了孤独的情感。

而后几句“强扶游兴穿松径,聊寄闲情斸药苗”则转向一种主动的寻求,尽管生活艰难,诗人依然努力寻找生活的乐趣,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最后两句“解识升沈随大化,将军莫问霍嫖姚”则是对历史的反思,表明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同时也透出一种对当下的无奈与不屑。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结合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哲理探讨,传达出一种既孤独又不屈的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空山生计太萧条:描绘了孤独的山野,暗示生活的困窘。
  • 浊酒填胸气不骄:以酒消愁,表现出心情的沉重。
  • 剩有残书如旧雨:残书象征过往的记忆,与旧日的美好形成对比。
  • 那堪佳节又花朝:对比美好节日与无奈心情的矛盾。
  • 强扶游兴穿松径:努力寻找游玩的乐趣,试图摆脱萧条的心境。
  • 聊寄闲情斸药苗:通过栽种药草来寄托闲情,体现出一种自我安慰。
  • 解识升沈随大化:理解生活的无常,顺应变化的哲学。
  • 将军莫问霍嫖姚:对历史人物的反思,提示世事无常,英雄过往已成追忆。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空山与花朝的对比,强调孤独感与美好回忆的矛盾。
  • 隐喻:用浊酒、残书等象征物来表达情感。
  • 排比:句式的排比使得情感表达更加有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孤独、失落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的无奈与努力追寻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空山:孤寂与萧条。
  • 浊酒:苦涩与消极。
  • 残书:记忆与过去。
  • 花朝:美好与欢庆。
  • 松径:自然与闲适。
  • 药苗:生机与希望。

这些意象不仅富有文化内涵,还象征着人生的各种状态,传达出深刻的哲理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花朝》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唐代
    B. 宋代
    C. 清代
    D. 明代

  2. 诗中“浊酒填胸气不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自豪
    B. 失落
    C. 快乐
    D. 忧伤

  3. “那堪佳节又花朝”中“佳节”指的是哪个节日?
    A. 中秋节
    B. 花朝节
    C. 春节
    D. 端午节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孙显的《花朝》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均反映了诗人在孤独时的情感。前者强调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美好的追求,后者则更多地表现了对自我内心世界的探索与享受。两者在孤独的主题上有共鸣,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比较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念奴娇 临江仙·金谷无烟宫树绿 沁园春·有酒忘杯 声声慢(赋红木犀·余儿时尝入京师禁中凝碧池,因书当时所见) 周氏敬荣堂诗 清平乐(为儿铁柱作) 减字木兰花(宿僧房有作) 鹧鸪天·陌上柔条初破芽 谒金门·山吐月 鹧鸪天·浓紫深红一画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重金兼紫 盛衰相乘 物识 清夏 以黑为白 雨字头的字 殳字旁的字 郢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波涛 周瑜打黄盖 旡字旁的字 矛字旁的字 户字头的字 散爵 贵不召骄 矫世励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