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5:27: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5:27:24
念奴娇
作者: 朱晞颜 〔元代〕
倦怀无据,凭危栏极目,寒江斜注。
吴楚风烟遥入望,独识登临真趣。
晚日帆樯,秋风钟梵,倚遍楼东柱。
兴来携手,与君更上高处。
隐约一水中分,金鳌戴甲,力与蛟龙拒。
拟访临皋清夜鹤,谁解坡仙神遇。
断壁悬秋,惊涛溯月,总是无声句。
胜游如扫,大江依旧东去。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疲倦的情绪中,依靠在高栏杆上远望,寒冷的江水映射着斜阳。远处的吴楚大地一片烟云,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到登高望远的乐趣。傍晚,帆船在水面上摇曳,秋风中传来钟声,诗人倚靠在楼的东柱,兴致勃勃地邀约友人一起再上更高的地方。隐约中,水面分开,金龟披甲,气势与蛟龙相抗衡。想要去访清夜中的白鹤,谁能理解那位仙人的遇见。断壁残垣在秋天显得格外孤寂,惊涛拍岸,月光映照,无声的诗句在心中回响。游玩如同扫荡,大江依旧向东奔流。
朱晞颜,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作以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流畅,常常带有哲理性思考。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气候和个人的生活经历。
《念奴娇》创作于元代,正值元代社会动荡和政治变革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展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念奴娇》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作,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开篇的“倦怀无据”直接传达出诗人内心的疲惫与迷茫,接着“凭危栏极目”则将视野引向广袤的自然。诗中对江河的描绘,不仅是景物的呈现,更是情感的寄托。吴楚的风烟,暗示了历史的沉重与悠远,而“晚日帆樯”则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宁静的氛围。
在意象的运用上,“金鳌戴甲,力与蛟龙拒”生动地表现出一种英雄气概和挑战自然的勇气。诗人对白鹤的向往,显示了对自由与超脱的追求。整首诗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渗透了对人生的思考,尤其是结尾的“大江依旧东去”,更是强调了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朱晞颜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这首《念奴娇》成为元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历史的思考,以及对友谊的珍视。诗人在游历中感受到的孤独与哲理,营造出一种深邃的情感基调,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诗中提到的“金鳌”象征什么?
诗人在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大江依旧东去”表达了什么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