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念奴娇》

时间: 2025-05-09 02:02:12

诗句

江梅乍吐,有寒鸦,斜日愁思欲绝。

烛底孜孜曾邂逅,蓦又催人轻别。

带绾鸳鸯,钗摇翡翠,风过裙罗揭。

低头缓步,弄羞时把衫啮。

望断一刻难留,祇留离恨,向黄昏时节。

对影偷垂珊枕泪,生怪窥人明月。

玉漏初长。

银釭半亮,转觉肠如割。

痴魂欲去,帐花不住摇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02:12

原文展示:

江梅乍吐,有寒鸦,斜日愁思欲绝。
烛底孜孜曾邂逅,蓦又催人轻别。
带绾鸳鸯,钗摇翡翠,风过裙罗揭。
低头缓步,弄羞时把衫啮。
望断一刻难留,祇留离恨,向黄昏时节。
对影偷垂珊枕泪,生怪窥人明月。
玉漏初长,银釭半亮,转觉肠如割。
痴魂欲去,帐花不住摇曳。

白话文翻译:

在寒梅初放之际,几只寒鸦飞过,斜阳映照下,愁思似乎要断绝。
烛光下曾经相遇,如今却又催促我们轻轻别离。
头上绾着鸳鸯的发饰,耳边摇动着翡翠的钗子,微风吹过,裙摆轻轻掀起。
我低着头缓缓走动,羞怯时不由得咬着衣衫。
望断那一瞬间难以留住,唯有离愁,伴随着黄昏时分。
面对影子偷偷流下泪水,怪只怪那明月照人。
时光渐渐流逝,银色的烛光微微闪烁,心如刀割般难受。
痴迷的灵魂欲去,却见帐花不停摇曳。

注释:

  • 江梅:指冬天或早春开花的梅花,象征坚韧与清冷。
  • 寒鸦:寒冷季节的乌鸦,常用以表现孤寂。
  • 孜孜:形容烛光微弱而明亮,给人一种温暖感。
  • 带绾鸳鸯:形容发饰上有鸳鸯的图案,象征爱情。
  • 银釭:指银色烛台,烛光映照下的情景。
  • 玉漏:指漏壶,古代用来测量时间的器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士彪(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词曲,风格清丽细腻,常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融合。

创作背景:

《念奴娇》创作于清代,诗人常常在生活中的离愁别绪、春秋交替的时节写下此类作品,表现对爱情、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念奴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愁别绪的场景,开篇的“江梅乍吐”便为整首诗奠定了清冷而又富有生机的基调。梅花的开放象征着新生,却又是在寒冷中绽放,暗示着生命的脆弱与美好。接下来的描写中,寒鸦的出现增添了孤寂的氛围,斜阳之下,愁思愈加浓烈。

诗中提到的“烛底孜孜曾邂逅”让人联想到昔日的相遇,烛光微弱却明亮,似乎在回忆往昔的美好。随着“轻别”的催促,情感悄然转向离愁,令人心生惆怅。带绾鸳鸯、钗摇翡翠的描写则更添一抹柔美,展现了离别时的无奈与羞涩。

“望断一刻难留”,表达了对一瞬间美好时光的渴望与无奈,离愁随之而生,似乎只在黄昏时分才更显得凄凉。而“对影偷垂珊枕泪”则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悲伤展现得淋漓尽致,明月映照下,感情愈加深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思考与感悟,既有对美好的追忆,也有对无常的思索,情感真挚而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梅乍吐,有寒鸦,斜日愁思欲绝。
    • 描述梅花初放,寒鸦飞过,斜阳下愁绪弥漫。
  2. 烛底孜孜曾邂逅,蓦又催人轻别。
    • 描绘在烛光下的相遇,今又催促分离。
  3. 带绾鸳鸯,钗摇翡翠,风过裙罗揭。
    • 形象化的描绘离别时的装扮,风中裙摆轻扬。
  4. 低头缓步,弄羞时把衫啮。
    • 低头走路,因羞涩而无意中咬衣衫。
  5. 望断一刻难留,祇留离恨,向黄昏时节。
    • 期待留住美好瞬间,最终只剩离愁随黄昏而至。
  6. 对影偷垂珊枕泪,生怪窥人明月。
    • 默默对影流泪,怨恨明月的照耀。
  7. 玉漏初长。银釭半亮,转觉肠如割。
    • 时间流逝,烛光微弱,心如刀割。
  8. 痴魂欲去,帐花不住摇曳。
    • 痴迷的灵魂想要离去,却见帐花不停摇曳。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漏初长”比喻时间的流逝。
  • 拟人:如“帐花不住摇曳”赋予花帐以生命。
  • 对仗:如“银釭半亮”与“玉漏初长”的平行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情景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爱情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与清冷,暗示生命与爱情的美好。
  • 寒鸦:孤独与离愁的象征。
  • 烛光:代表温暖与回忆,烛光的明灭象征着人生的瞬息万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江梅乍吐”中的“乍”意思是?

    • A. 突然
    • B. 稳定
    • C. 迟缓
  2. 诗中提到的“寒鸦”象征什么?

    • A. 快乐
    • B. 孤独
    • C. 富贵
  3. 诗中“对影偷垂珊枕泪”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忧伤
    • C. 愤怒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对离愁的思念,但更为细腻和婉约。
  • 苏轼《水调歌头》:表达对明月的思索与情感,意境开阔。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分析》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答梅圣俞寺丞见寄 初寒 游太清宫出城马上口占 清明前一日韩子华以靖节斜川诗见招游李园既归遂苦风雨三日不能出穷坐一室家人辈倒残壶得酒 咏零陵 寄枣人行书赠子履学士 玉楼春 去思堂手植双柳今已成阴因而有感 奉使道中作 夜行船·忆昔西都欢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飠字旁的字 包含仁的成语 瑟弄琴调 弓字旁的字 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足字旁的字 嫌贫爱富 诞肆 懿言嘉行 抽泣 躲躲闪闪 長字旁的字 诂经精舍 描写天气的四字词语大全_丰富天气表达的词汇 掩目捕雀 达诚申信 风繁体字怎么写?这份风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面字旁的字 菊的繁体字怎么写?菊字繁体书写技巧与笔画顺序详解 拼音zi的汉字汇总_zi的常用字详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