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庆寿寺晚归》

时间: 2025-05-01 14:56:53

诗句

九陌黄尘没马头,眼明佛界接仙洲。

清溪照影红蕖晚,禅榻生凉碧树秋。

少室宗风开木义,裕陵遗墨烂银钩。

对谈不觉山衔月,只为松风更少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56:53

原文展示:

九陌黄尘没马头,
眼明佛界接仙洲。
清溪照影红蕖晚,
禅榻生凉碧树秋。
少室宗风开木义,
裕陵遗墨烂银钩。
对谈不觉山衔月,
只为松风更少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傍晚归来的情景。道路上黄尘弥漫,马头都被掩埋在尘土之中;眼前的佛教世界与仙境连接,令人心驰神往。清溪映照着晚霞中的红莲,禅榻上感受到秋天的凉意,碧绿的树影摇曳。少室山的宗风开创了木义,裕陵的遗墨如银钩般闪烁。与友人对谈,不觉间山的轮廓已与月亮相接,只因松风悄然,更让人留恋。

注释:

  • 九陌:指的是道路,这里形容道路的尘土飞扬。
  • 黄尘:指的是沙尘,形容环境的荒凉。
  • 佛界:佛教的世界,象征着宁静和超脱。
  • 仙洲:指神仙居住的地方,隐喻理想的境界。
  • 清溪:清澈的溪水,象征着纯净。
  • 红蕖:指红色的荷花,代表美丽与生命。
  • 禅榻:禅修用的床榻,象征着修行与宁静。
  • 少室宗:少室山是禅宗的发源地之一,代表着禅宗文化。
  • 裕陵:指的是历史遗迹,文化的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路铎是金朝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闻名。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和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一个晚归的场景中写成,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佛教思想的认同,表达了在纷扰的世界中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

诗歌鉴赏:

《庆寿寺晚归》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思考。诗的开头以“九陌黄尘没马头”引入,描绘了一幅黄尘弥漫的画面,令人感受到归途的艰辛与孤寂。接着,诗人将视野转向“眼明佛界接仙洲”,用佛教的意象描绘心灵的追求,暗示通过修行达到精神的升华。

“清溪照影红蕖晚”则是自然与美的结合,清澈的溪水映照着晚霞中的红莲,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短暂。而“禅榻生凉碧树秋”则传达了一种宁静的氛围,秋天的凉意与碧绿的树影让人感受到内心的平和。

接下来的两句“少室宗风开木义,裕陵遗墨烂银钩”则引入禅宗的文化象征,少室山和裕陵的提及,不仅体现了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显示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敬仰。最后两句“对谈不觉山衔月,只为松风更少留”表达了与友人交谈时的无心之乐,在松风的轻拂中,时间似乎也变得缓慢,现实与理想的交织让人感到无比的惬意。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佛教文化的独特理解,字里行间流露着淡淡的忧伤与宁静,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九陌黄尘没马头:描绘了道路上的尘土飞扬,行进的艰辛。
  2. 眼明佛界接仙洲:眼前的景象让人向往佛教的宁静与理想世界。
  3. 清溪照影红蕖晚:自然美景的描绘,反映了生命的美好。
  4. 禅榻生凉碧树秋:表现出禅修的环境与秋天的凉意,象征内心的宁静。
  5. 少室宗风开木义:提及禅宗文化,展示了传统文化的深厚。
  6. 裕陵遗墨烂银钩:历史遗迹象征文化传承的璀璨。
  7. 对谈不觉山衔月:与友人交谈中不知不觉,时间的流逝。
  8. 只为松风更少留:松风轻拂,营造出一种留恋的氛围。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清溪照影红蕖晚,禅榻生凉碧树秋”,对称工整。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心灵感受相结合,增强诗的意境。
  • 象征:佛教与自然的结合,象征内心的追求与宁静。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对佛教文化的认同,以及在纷扰的生活中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人生的哲理与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尘:象征生活的艰辛与世俗的烦恼。
  • 佛界:代表精神的追求与超脱。
  • 红蕖:象征美丽与生命的短暂。
  • 禅榻:象征修行与内心的宁静。
  • 松风:象征自然的轻柔与心灵的宽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九陌黄尘没马头”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 A. 宁静的山林
    • B. 黄尘弥漫的道路
    • C. 繁华的市街
  2. “清溪照影红蕖晚”中,红蕖象征什么?

    • A. 美丽与生命
    • B. 悲伤与失落
    • C. 朋友与欢乐
  3. 诗中提到的“少室宗”与什么有关?

    • A. 道教文化
    • B. 佛教文化
    • C. 诗歌创作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山中问答》 王维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1.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与内心的思考,但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
  2. 王维《山中问答》:与《庆寿寺晚归》相似,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但更加关注对话的哲学意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金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禅宗文化与诗词》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二叠 杂咏一百首·东家女 桂花 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 送叶士龙归竹林精舍 席间次水村主人韵 十叠 封邑 和警斋侍郎二首 四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南烹 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厄字旁的字 剪恶除奸 四字头的字 缶字旁的字 包含信的词语有哪些 衣字旁的字 四冲六达 鬼话连篇 不栉进士 操纵如意 楷字 苦果 鼻字旁的字 燕语莺啼 唅唏 契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