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高卧》

时间: 2025-05-07 06:41:39

诗句

省户归来不计年,悠然高卧镜湖边。

勾帘每对千峰雨,接竹新分一脉泉。

学问诚身元有道,厄穷知我岂非天。

虚名自古能为累,正恐人看直一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41:39

原文展示:

高卧
——陆游 〔宋代〕

省户归来不计年,
悠然高卧镜湖边。
勾帘每对千峰雨,
接竹新分一脉泉。
学问诚身元有道,
厄穷知我岂非天。
虚名自古能为累,
正恐人看直一钱。

白话文翻译:

回到家中已经好几年了,
我悠然地躺在镜湖边。
每次拉起帘子,看到千山万峰在雨中朦胧,
竹林间新分出一条泉水流来。
学问和品德本来就有道理,
即使身处困境也难道不是命中注定吗?
虚名自古以来就能成为负担,
我最怕的是别人只看到我的一文不值。

注释:

  • 省户:指回到家中,"省"有回归的意思。
  • 镜湖:湖名,意为如镜般明亮的湖面。
  • 勾帘:拉起窗帘,"勾"是提起的意思。
  • 千峰雨:形容山峰在雨中,意境朦胧。
  • 接竹新分:竹林中分出一脉泉水,清新自然。
  • 诚身元有道:真正的学问和品德是有道理的。
  • 厄穷:困境和贫穷。
  • 虚名:无实质内容的名声或名利。
  • 直一钱:形容别人的眼光只看重物质的价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和词人,作品以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诗作多关注家国情怀、人生哲理和自然风光。

创作背景:

《高卧》创作于陆游晚年,时值南宋国势衰弱,诗人常感到无奈与失落。此诗表达了他对于安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虚名的厌倦,体现了他对人生的独特理解与哲学思考。

诗歌鉴赏:

《高卧》是一首情寄山水、蕴含哲理的诗作。诗中,陆游以“悠然高卧”的姿态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他在自然中寻找宁静,感受生活的美好,表露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真理的追求。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诗人归家后的悠闲生活,表现出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满足。尤其是“勾帘每对千峰雨”,这一句将自然景色与人的心境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意境。

接下来的几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思考。陆游认为,真正的学问和品德是内在的道德修养,而非外在的名声。他将个人的厄运视为命运的安排,表现出一种对人生的豁达态度。最后两句则是对虚名的反思,警惕世人只以金钱来衡量价值,强调了内心的充实才是人生的真正意义。

整首诗布局严谨,情感真挚,展现了陆游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深刻思考和对生活的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省户归来不计年:回到家中已久,时间不再计较,暗示对世俗的淡泊。
  2. 悠然高卧镜湖边:在镜湖旁悠闲地卧着,展现出一种宁静的生活状态。
  3. 勾帘每对千峰雨:拉起窗帘,可以看到雨中的千山,意境美妙,表现对大自然的欣赏。
  4. 接竹新分一脉泉:竹林中分出泉水,象征清新与自然的和谐。
  5. 学问诚身元有道:学问和品德是有道理的,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
  6. 厄穷知我岂非天:困境和贫穷是天意,表现出对命运的接受。
  7. 虚名自古能为累:虚假的名声自古以来都是累赘,表明对世俗名利的看法。
  8. 正恐人看直一钱:担心别人只看重物质的价值,强调内心的真实与充实。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镜湖”比喻内心的宁静与清澈。
  • 对仗:如“勾帘每对”和“接竹新分”,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泉水象征着新生与希望,竹林象征着坚韧与高洁。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名利的反思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强调内在修养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性,展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镜湖:象征清澈与宁静,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
  • 千峰:山的意象,代表自然的壮丽与诗人的情感。
  • 泉水:象征生命的活力与希望,代表自然的馈赠。
  • 虚名:象征世俗的名利与负担,反映对物质的看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陆游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2. 诗中提到的“镜湖”主要象征什么? A. 财富
    B. 宁静
    C. 名利
    D. 友谊

  3. “虚名自古能为累”这句话表达了什么观点? A. 名声重要
    B. 名声是负担
    C. 名声不值一提
    D. 名声是荣誉

答案:

  1. B. 宋代
  2. B. 宁静
  3. B. 名声是负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陆游的《高卧》更强调个人内心的宁静与对名利的反思,而王维则更注重与自然的和谐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孙威敏及物帖赞 己亥十二月十七日堂帖被召感恩二首 其一 刘彦修 问道宜兴二首 徽宗皇帝秋赋御书赞 宫词一百首 偶题 夜读庄子呈高紫微 宫词一百首 其八十七 赵清宪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冤谤 顺天从人 辰字旁的字 冷眉冷眼 完体将军 啸傲林泉 祆庙火 金字旁的字 盘获 夕字旁的字 咻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竖心旁的字 火上添油 舌字旁的字 宽猛相济 丝析发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