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36: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6:29
负薪老翁往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如今小儿新长成,明年闻道又征兵。定知此别必零落,不及相随同死生。尽将田宅借邻伍,且复伶仃去乡土。在生本求多子孙,及有谁知更辛苦。近传天子尊武臣,强兵直欲静胡尘。安边自合有长策,何必流离中国人。
一个背着柴火的老翁前往北州,向北望着家乡的方向,心中涌起了客居他乡的忧愁。他自称有三个儿子,其中两个已经在黄沙中战死。现在最小的儿子刚刚长大成人,明年听说又要被征召入伍。他深知这一别必定是家破人亡,不如一起生死与共。他将自己的田地和房屋都借给了邻居,孤独地离开了故乡。在生之前本希望多子多孙,却没想到会更加辛苦。最近听说天子尊重武将,强兵的目的只是为了平定边疆的胡尘。安定边疆自然有长远的策略,何必让中国人流离失所。
作者介绍:张谓,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为主。
创作背景:这首诗反映了唐代边疆战乱频繁,征兵制度严苛,导致百姓流离失所,家庭破碎的社会现实。诗人通过老翁的口吻,表达了对战争的悲愤和对和平的渴望。
这首诗通过一个老翁的自述,深刻揭示了唐代边疆战乱给普通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诗中老翁的三子已有两人战死,最小的儿子也面临被征召的命运,这种家庭悲剧的反复上演,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残酷和不公。老翁的无奈和悲愤,以及对和平的渴望,通过朴实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打动人心。诗人通过老翁的遭遇,呼吁社会关注百姓的疾苦,反思战争的必要性,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老翁的遭遇,反映了唐代边疆战乱给普通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呼吁社会关注百姓的疾苦,反思战争的必要性,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老翁有几个儿子? A. 两个 B. 三个 C. 四个
老翁的两个儿子是怎么死的? A. 病死 B. 战死 C. 饿死
诗中提到的“黄沙”象征什么? A. 沙漠 B. 战场 C. 农田
答案:1. B 2. B 3.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