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33: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33:21
一夜西风摧万木。更何物霜餐露宿。彭泽篱边,杜陵襟际,秀色幽堪掬。隐逸之花差可目。羞与伍醉红腻绿。淡泊无营,芳寒自慰,怅望人中菊。
一夜的西风摧毁了万木,除此之外还有什么能忍受霜露的考验?在彭泽的篱边、杜陵的怀抱,花的秀美让人心生怜惜。那隐逸的花朵虽可一见,但却羞于与那些醉酒的红花绿叶为伍。它淡泊而不图名利,清香在寒冷中自我安慰,因而我感叹,世人中唯有菊花最让我牵挂。
作者介绍:王用宾,近代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其作品多表现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情怀。
创作背景:写作于晚秋时节,正值菊花盛开的季节,诗人在此时表现了对菊花的独特情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俗的超脱。
这首《雨中花·菊》通过对菊花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繁华的厌倦。诗的开头以“西风摧万木”引入,描绘了秋天的萧瑟景象,似乎在暗示人生的无常与脆弱。而“霜餐露宿”则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的严酷,表明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菊花依然能够绽放出清香。
“彭泽篱边,杜陵襟际”,这些地名的引用不仅增添了诗的文化底蕴,还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雅士的隐逸生活。而“隐逸之花差可目”则体现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与赞美,菊花在诗中成为一种象征,代表着高洁、淡泊的精神。
最后,诗人以“怅望人中菊”结束,既表达了对菊花的无尽眷恋,也隐含着对世俗生活的深深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独特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菊花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淡泊明志、清静自守的情感基调。
诗词测试:
《雨中花·菊》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彭泽”指的是哪个地方?
诗中菊花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