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07: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07:50
树拥云眠,潮飞雪到。似闻起语舟人早。啼乌催得酒醒时,霜华已打孤篷饱。客夜多寒,离天易老。千般未抵还家好。五更乘月度蛮山,鸟和梦影来争道。
树木环绕着云朵安眠,潮水飞溅着雪花降临。似乎听见船人早早地在说话。啼叫的乌鸦催促着酒醒的时光,霜华已经覆盖了孤独的篷船。客居他乡的夜晚多么寒冷,离开故乡的人易于苍老。千般的美好都比不上回到家中。五更时分,乘着月光渡过蛮山,鸟儿和梦中的影子争相出行。
易顺鼎(1665年-1730年),字政炳,号澄庵,清代江南人,著名诗人。其诗作多以描写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脱俗,富有情趣。
《踏莎行 其二》创作于易顺鼎的晚年,诗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作者在外游历,经历了山水人情,感受到了孤独与寒冷,因而写下这首充满情感的词作。
《踏莎行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头两句描绘了自然景色,树木环抱着云朵,潮水飞溅着雪花,这种宁静的美景与后面的旅途艰辛形成鲜明对比。尤其是“啼乌催得酒醒时,霜华已打孤篷饱”一句,既表现了酒醒后的无奈,又暗示了旅途的孤独。
全诗的情感基调由对自然的描绘渐渐转向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尤其是“离天易老”一句,表达了在外游子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焦虑。最后,归家的愿望通过“千般未抵还家好”得到升华,抒发了对家的深切眷恋。
整首词在意象上饱含着诗人对人生苦短、归属感的思索,同时也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归属感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细腻感受。
诗中“啼乌催得酒醒时”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无奈
C. 兴奋
D. 宁静
“千般未抵还家好”中的“家”代表了什么?
A. 家乡的美丽
B. 亲人的温暖
C. 归属感
D. 生活的安宁
“树拥云眠”中的“拥”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夸张
D. 对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