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41:55
原文展示:
常忆双溪老,伽陀日益多。津梁今坐断,风月奈君何。清梵山藏路,南薰归满柯。何时话暌阔,芒屦入云萝。
白话文翻译:
我常常怀念双溪的老景色,伽陀的歌声越来越多。如今渡口已断,风月又能为你做些什么呢?清澈的梵山隐蔽着小路,南风送来归来的气息。什么时候我们才能谈论离别的时光,赤脚走入云间的萝卜林呢?
注释:
- 双溪:指的是水流交错的地方,常用来描述风景秀丽的地方。
- 伽陀:古代一种歌唱形式,常与佛教音乐相关。
- 津梁:渡船和桥梁,意指通行的地方。
- 风月:自然景色,常用来形容诗情画意。
- 清梵:清幽的梵音,指的是佛教的音乐或声响。
- 南薰:南风,常象征温暖和舒适的气候。
- 芒屦:指的是一种草鞋,象征自然和朴素的生活。
- 云萝:云间的萝卜,意指一种超然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宋代诗人,字邦华,号怀素。其诗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作品多反映对自然的热爱与个人情感的抒发。
创作背景:
《和双溪》写于双溪地区,反映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双溪作为一个胜地,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和双溪》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诗中融入了诗人对双溪水乡的深情回忆。首句“常忆双溪老”直接表达了对双溪美好景色的怀念,设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接着提到“伽陀日益多”,暗示了双溪地区文化氛围的丰富,体现了诗人对当地人文的喜爱。中间几句则通过“津梁今坐断”和“风月奈君何”,表现出时光流逝带来的惆怅与无奈,既有对现实的感慨,也暗含了对未来重聚的渴望。
后半部分的“清梵山藏路”和“南薰归满柯”,描绘了双溪的自然风光,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何时话暌阔,芒屦入云萝”则是对未来的期待,渴望与友人重聚,分享彼此的生活与经历。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常忆双溪老:时常怀念双溪的老景。
- 伽陀日益多:伽陀的歌声越来越多,象征文化的繁荣。
- 津梁今坐断:如今的渡口已断,感叹时光流逝。
- 风月奈君何:风月无情,无法改变现实。
- 清梵山藏路:梵音清幽,隐蔽着小路,营造宁静的氛围。
- 南薰归满柯:南风送来归来的气息,暗示希望与温暖。
- 何时话暌阔:期待重聚,讨论久别后的情感。
- 芒屦入云萝:赤脚走入云间的萝卜林,象征自然与自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人情感相结合,增强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津梁今坐断,风月奈君何”,平衡结构增强了音乐感。
- 意象:双溪、伽陀、云萝等意象交织,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对友谊的渴望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人们在岁月变迁中对过往的思考与珍视,表达了对未来重聚的美好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双溪:象征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纯净的生活。
- 伽陀:象征文化的丰富与深厚的历史积淀。
- 津梁:象征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沟通。
- 清梵山:象征宁静与超然的境界。
- 南薰:象征温暖、归属感和希望的未来。
- 芒屦:象征自然、质朴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伽陀”主要指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一种歌唱形式
- C. 一种饮食
-
诗人对“津梁”的描述表达了什么情感?
-
“南薰归满柯”中的“南薰”指什么?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自然,表现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杜甫《春望》:虽然背景不同,但同样表达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宋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