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54: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54:35
乡郡杂诗
百年乔木郁苍苍,
耆老风流赵与杨。
为向榆关使君道,
郡中合有二贤堂。
这首诗描绘了乡村的景色与人文。百年树木苍翠欲滴,乡里两位德高望重的老者赵与杨风流倜傥。诗人希望向榆关的使君表达自己的心声,或许在郡中确实存在着两座贤者的殿堂。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廷圭,号“天隐”,金朝诗人、词人、政治家。他以其独特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著称,尤其在古诗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诗作常常蕴含对人生、历史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
这首诗创作于元好问的晚年,正值金朝的衰落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故乡的景象,表达了对乡土的眷恋和对贤德之人的追怀。
《乡郡杂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朴实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机的乡村图景。诗的开头“百年乔木郁苍苍”,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苍翠欲滴的树木不仅象征着悠久的历史,也传达出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仿佛在告诉我们,尽管岁月流逝,乡土的根基依然扎实。
接着,诗人提到“两位耆老赵与杨”,两位老者的风流使人感受到一种人文精神的传承。赵与杨不仅是乡村的象征,更是智慧与道德的化身,体现了对人文精神的向往与追求。诗人通过他们的形象,表达了对贤良淑德的渴望。
最后一句“郡中合有二贤堂”则引人深思,诗人希望通过向“榆关使君”传达这样的情感,似乎在呼唤对贤者的重视与尊重,反映出诗人对社会风气的关注以及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整首诗在意境上虽简洁却意味深长,既有自然的生机,又有人文的温情,构成了一幅和谐的乡村画卷,同时也透出诗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整首诗围绕着对乡土的眷恋与对贤德之士的崇敬,通过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怀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期盼与对乡土文化的自豪感。
诗中提到的两位耆老是谁?
“百年乔木郁苍苍”中的“乔木”主要象征什么?
诗人在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愿望?
与杜甫《春望》中的忧国忧民情怀相比,元好问的《乡郡杂诗》更侧重于对个人精神家园的追求与乡土情结的表达。两者虽有不同的关注点,但都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