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黄华峪十绝句 其六》

时间: 2025-07-26 19:11:41

诗句

团团石瓮琢青瑶,仰面看云觉动摇。

谁著天瓢洒飞雨,半空翻转玉龙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9:11:41

原文展示:

团团石瓮琢青瑶,仰面看云觉动摇。谁著天瓢洒飞雨,半空翻转玉龙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壮观的自然景象:青色的石瓮如同被精雕细琢,仰望天空时,云朵似乎在摇动。是谁在天空中洒下飞雨,半空中翻转的如同一条玉龙的腰身。

注释:

  • 团团:环绕、成圈的样子。
  • 石瓮:一种大型的石器,形状如瓮,通常用来盛水或其他液体。
  • 青瑶:青色的美玉,形容石瓮的颜色如同美玉般的青色。
  • 动摇:摇动、晃动。
  • 天瓢:天上的瓢,形容天空中如同瓢一样的云彩。
  • :撒、洒落。
  • 飞雨:形容雨点如飞落般。
  • 玉龙:指美丽的龙,通常用来形容某种美丽的物体。
  • :形容翻转的姿态,像龙的腰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宣,号天池,金朝人,著名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的描写。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元好问的“黄华峪十绝句”系列中,体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命哲理的思考。诗中描绘的黄华峪的景色,给人以宁静和深思的感觉。

诗歌鉴赏:

《黄华峪十绝句 其六》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面,展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首句“团团石瓮琢青瑶”,以“团团”形容石瓮的形状,给人一种坚固而又精致的感觉,仿如天然的艺术品。接着“仰面看云觉动摇”,作者通过仰望天空的姿态,传达出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感,似乎在倾听天际的变幻。

第三句“谁著天瓢洒飞雨”,引发读者对大自然的好奇,诗人用“天瓢”这一生动的比喻,形象地展现了雨水从天而降的景象。最后一句“半空翻转玉龙腰”则通过玉龙的形象,增添了诗的灵动感和美感,仿佛雨水在空中舞动,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壮丽,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与思考。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元好问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活力与美感的自然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团团石瓮琢青瑶:描绘了石瓮的外形与颜色,给人一种坚硬而美丽的视觉感受。
  2. 仰面看云觉动摇:表现出诗人仰望天空,感受到云彩动摇的奇妙景象,象征着变化与生命的流动。
  3. 谁著天瓢洒飞雨:通过设问,引发读者的好奇,想象雨水从天空中洒落的场景。
  4. 半空翻转玉龙腰:将雨水比作玉龙,形象地表达了雨的轻盈与美丽,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瓢”比喻云彩,增强了形象感。
  • 拟人:如“觉动摇”,使自然现象富有生命。
  • 对仗:如“洒飞雨”和“翻转玉龙腰”,增强了诗的节奏。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变化的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意象分析:

  • 石瓮:象征着坚固与美丽的自然景观。
  • :象征着变化与流动的生命。
  • 飞雨:象征着自然的恩赐与生命的滋养。
  • 玉龙:象征着美丽与灵动,增强了诗的美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天瓢”指的是什么? a) 瓢虫
    b) 天上的云彩
    c) 雨伞

  2.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人与自然的和谐
    b) 战争的悲惨
    c) 爱情的甜蜜

  3. 诗中用到的比喻是哪个? a) 石瓮如青瑶
    b) 玉龙的腰
    c) 飞雨如天瓢

答案:

  1. b) 天上的云彩
  2. a) 人与自然的和谐
  3. a) 石瓮如青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望岳》与元好问的《黄华峪十绝句 其六》均描绘自然景象,但杜甫更侧重于壮阔的山川,而元好问则着重细腻的雨景与石瓮的对比,展现出不同的自然美感。

参考资料:

  • 《元好问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早朝车中听望诗 聊作百一体诗 学古诗 学古诗 学古诗 拟青青河边草转韵体为人作其人识节工歌诗 咏照镜诗 嘲刘郎诗 和萧谘议岑离装怨诗 学古赠丘永嘉征还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炫伐 凵字底的字 包含洒的词语有哪些 其道亡繇 追风觅影 吾仗 自慊 匸字旁的字 士字旁的字 真才实学 心字底的字 函复 西字头的字 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省身克己 惊绣 明扬仄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