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1:31: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1:31:50
游天坛杂诗
作者: 元好问 〔金朝〕
道民初不忘天台,
姓氏分明见密崖。
为问松台千载鹤,
白云何处不归来?
全诗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天台山的怀念,提到“道民”最开始对天台的记忆依旧,姓氏与家族的渊源清晰可见。诗人借问千年松台上的白鹤,想要知道那飘渺的白云究竟归向何方。
天台山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且文化底蕴深厚。诗中提到的千载鹤,也常常象征着长久的生命与高洁的品行。白云则代表着道教中追求的虚无飘渺与逍遥自在的境界。
作者介绍:
元好问,字天锡,号石林,金朝人,他是一位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文人。其作品多描写山水、隐逸与道教文化,语言简练而富于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对天台山的游览中写成,反映了作者对道教文化的认同和对自然的向往。天台山作为道教的圣地,深深吸引着寻求精神寄托的人们。
这首《游天坛杂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天台山的深情怀念。诗的开头通过“道民初不忘天台”引入,立刻让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似乎在诉说着一种不变的信仰与追求。接着“姓氏分明见密崖”则暗示了山水与人文的密切关系,诗人通过姓氏的传承,强调了家族与文化的延续。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通过对“千载鹤”的提问,进一步引发了对时间与生命的思考。鹤在中国文化中是长寿的象征,而“白云”则是自由与漂泊的象征,二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矛盾却又和谐的意象,反映了古人在追求长生不老与逍遥自在之间的挣扎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敬仰,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逐句解析:
“道民初不忘天台”:这里提到的“道民”不仅指道教信徒,也隐喻着那些追求精神自由的人们。他们对天台山的记忆与信仰是深深扎根的。
“姓氏分明见密崖”:姓氏不仅是家族的象征,也代表着文化的传承。密崖则象征着深邃的道教文化,隐喻着信仰的坚定。
“为问松台千载鹤”:以鹤为喻,代表长寿与高洁,诗人似乎在询问这千年不变的存在,寓意着对时间流逝的思考。
“白云何处不归来”:白云的漂泊象征着自由与追求,诗人对白云的归属感到疑问,反映出对人生旅途的无奈与哲思。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道教文化的敬仰,反映出诗人对生命、时间、归属与自由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人们对自然与精神世界的追求。
诗词测试:
“道民”在诗中指的是谁?
a) 普通百姓
b) 道教信徒
c) 武士
答案:b) 道教信徒
诗中的“千载鹤”象征什么?
a) 财富
b) 长寿与高洁
c) 权力
答案:b) 长寿与高洁
诗歌中提到的“白云”象征了什么?
a) 归属感
b) 逍遥与自由
c) 繁忙
答案:b) 逍遥与自由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元好问的《游天坛杂诗》和王维的《鹿柴》,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哲思,但王维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而元好问则更注重道教文化与生命思考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