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9:21: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9:21:29
渡江云
作者: 刘蘅 〔近代〕
林阴沉碧处,细泉滴滴,恍似泪难收。
意多宜独坐,坐转残更,夜色绝凄幽。
天街一水,是银湾回影西流。
愁未埋偏教明月,先到这边楼。
凝眸。清辉在手,欲赠无由。
恁多般僭僽。更此际萤稀雁远,灯灺烟柔。
东方若缓须叟白,问梦儿还肯来不。
人瘦也怎堪盼断清秋。
在阴郁的树林里,碧绿的树影下,细细的水声滴滴,令人恍若泪水难以收住。
心中愁绪多,不如一个人静坐,坐到夜深人静时,夜色显得更加凄凉幽静。
天边的水面,宛如银湾,倒映着西流的影子。
愁绪未曾埋藏,明月却先行照耀到这边的楼台。
我凝视着明亮的月光,手中有清辉,却无法赠予谁。
如此多的纷乱情绪,此刻更显得萤火虫稀少、雁影远去,灯光摇曳,烟雾轻柔。
东方若缓缓升起的是白色的须眉老者,问我梦境是否还愿意再来。
人瘦弱,如何承受对这断肠清秋的期待?
作者介绍:刘蘅,近代诗人,风格多样,擅长表现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象。他的诗作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展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创作背景:诗作成于近代,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诗人在这种背景下,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内心的孤寂与对自然的感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受。
《渡江云》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象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致描绘,抒发了内心的孤独与愁苦。首句“林阴沉碧处,细泉滴滴”,以细腻的笔触勾画出阴暗的树林和涓涓细流,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凄凉的氛围。诗人在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更通过这样的环境反映出自身的情感状态。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表达了对孤独的接受与思考,夜色的“绝凄幽”与明月的“清辉在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尽管明月如在,诗人却感到无以寄托情感,无法将这份清辉赠予他人,显示了深深的无奈与孤独。
整首诗的意象丰富,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又有深刻的情感流露。诗人用“灯灺烟柔”来表现夜晚的朦胧与温柔,营造出一种梦幻而又抑郁的氛围,令人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表的愁苦与期待。最后一句“人瘦也怎堪盼断清秋”,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秋天的无尽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孤独、愁苦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展开,表现出诗人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思考与对自然景观的敏锐感知,展现出一种超越现实的哲学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诗中相互交织,展现出丰富的情感内涵,既有对自然的感悟,也有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诗词测试:
在诗中,诗人描述的是哪个环境?
A. 明亮的白天
B. 阴暗的树林
C. 热闹的街市
答案:B
诗中“清辉在手,欲赠无由”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无奈与孤独
C. 愤怒
答案:B
“人瘦也怎堪盼断清秋”中“清秋”象征什么?
A. 收获
B. 思念与离别
C. 生命的结束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古诗词的背景、主题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