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52: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52:27
何处清歌可断肠,
终年止酒剩悲凉。
江南春水如天碧,
塞上寒云共月黄。
波渺渺,事茫茫。
江乡归路几多长。
登楼欲尽伤高眼,
故国平芜又夕阳。
何处有清脆的歌声可以让我断肠?整年饮酒只剩下悲凉。江南的春水如同蓝天般碧绿,边塞的寒云和月亮一同变得苍黄。波光粼粼,事情模糊不清,归乡的路又是多么漫长。登楼远望,眼中尽是伤感,故国的平原在夕阳下显得更加荒凉。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沈祖棻(1877-1923),字仲华,号秉甫,浙江人,是近现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的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善用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常常蕴含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鹧鸪天》成诗于沈祖棻的动荡岁月,正值清末民初,社会变迁剧烈,国破家亡的忧伤深刻影响了他的创作。
《鹧鸪天》是一首表现思乡情怀的词作,诗人以清歌与酒作引,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哀伤。开篇便以“何处清歌可断肠”引出对音乐的渴望,音乐象征着快乐与温暖,但在诗人心中,却成为了痛苦的源泉。接着,“终年止酒剩悲凉”进一步深化了孤寂的情感,饮酒本是寻找慰藉,但因心中郁结,反而感到更加悲凉。
中间几句描绘了自然景色,江南的春水与边塞的寒云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了地域的差异,也映射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无奈。“波渺渺,事茫茫”,在诗人眼中,生活的种种如同波涛般渺小而无常,归乡的路途更是漫长而艰辛。
最后两句“登楼欲尽伤高眼,故国平芜又夕阳”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高处望远,眼中的尽是对故国的忧伤与思念,而夕阳的映照则让这一切显得愈加凄凉。整首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承载着诗人深切的乡愁和对过去的追忆,情感细腻而深邃,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对现实的无奈,情感基调悲伤而深沉,反映了历史变迁对人心的影响。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江南”象征着什么?
A. 冷酷无情
B. 生机与温暖
C. 荒凉与孤独
D. 远方的希望
“登楼欲尽伤高眼”中的“高眼”指的是什么?
A. 远望的感觉
B. 眼睛的健康
C. 高处的建筑
D. 伤感的情绪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沈祖棻的《鹧鸪天》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感慨,但沈祖棻更加强调外在自然景象的影响,而李清照则更多地侧重于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两者在情感的表现上各有千秋,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