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1:19: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19:23
作者: 黄侃 〔近代〕
马嘶陌上秋尘重,行迹难寻。
不奈萧森。
蝉带斜阳过柳阴。
帘波微羡阑干曲,慵说登临。
泪浥罗襟。
昨夜孤帏有梦侵。
在陌生的道路上,马嘶声伴随着沉重的秋尘,行迹已经难以寻觅。
面对这萧瑟的景象,我无能为力。
蝉鸣伴着斜阳,透过柳树的阴影。
帘幕轻轻波动,让我羡慕那曲折的栏杆,我懒得再谈论登高的事。
泪水浸湿了我的衣襟。
昨夜孤独的帷帐中,梦境悄然侵袭。
"孤帏"与古代文人对孤独的描写相呼应,常常用来表达内心的惆怅与对往昔的追忆。
作者介绍: 黄侃(1885-1936),字季凌,号白云,近现代著名诗人、学者,精通古典文学,兼善诗词,风格典雅,常以抒情见长。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黄侃的创作高峰期,正值个人情感与社会变迁交织之时,反映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采桑子》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传达出一种深沉的伤感与孤独。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构建出一幅秋日凄凉的画面。开头以“马嘶陌上秋尘重”引入,表现出一种孤独的旅途感。接下来的“行迹难寻”则暗示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似乎在表达对逝去岁月的无奈与惋惜。
“蝉带斜阳过柳阴”是一幅生动的秋日黄昏图,蝉鸣与夕阳交融,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而“帘波微羡阑干曲”则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又流露出一种懒惰与疲惫。最后的“泪浥罗襟”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孤独的梦境侵扰着诗人,让人感受到深刻的失落感。
整首诗在抒情上细腻而深刻,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敏感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具有很强的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同时流露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马嘶陌上秋尘重”主要表达了什么情绪?
A. 欢乐
B. 孤寂
C. 愤怒
D. 安宁
“昨夜孤帏有梦侵”中的“孤帏”指的是什么?
A. 繁华的宴会
B. 寂寞的帐子
C. 美丽的风景
D. 热闹的集市
答案: 1-B; 2-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声声慢》相比,黄侃的《采桑子》更加强调对环境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交织,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失去爱情的哀伤。两者皆以女性视角对孤独与思念进行深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