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1:29: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1:29:41
采桑子 送春
作者: 袁绶 〔清代〕
春阴过了芳菲节,雨细风尖。
蝶怨蜂嫌。轻暖轻寒起未忺。
旧游约略和谁话,彩笔慵拈。
蕙炷慵添。满院飞花怕卷帘。
春天的阴云已经过去了芳菲的节日,细雨轻风交织。
蝴蝶怨恨,蜜蜂嫌弃。这时候,温暖和寒冷的气息尚未分明。
旧时的游玩约定,似乎没有人再提起,手中的彩笔也懒得去拿。
庭院里满是飞舞的花瓣,让人不愿意拉上帘子。
袁绶,清代诗人,字子高,号懿斋,出生于浙江,擅长诗词、书法。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及人生感悟,风格清新脱俗。
《采桑子 送春》创作于春季,正值花开时节,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对春天的留恋和对旧日游玩的怀念,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淡淡的忧伤。
这首词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淡淡的伤感与惆怅。开篇描绘春季的氛围,春阴消散,芳菲节已过,细雨轻风交织,营造出一种春日的朦胧感。蝴蝶和蜜蜂的怨恨之情,暗示着春天的美好已不再,生动地表现出对春天的眷恋。
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用“旧游约略和谁话”,引发对往昔的回忆,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与人之间联系的淡漠。最后两句“满院飞花怕卷帘”,则表达了对美好景象的留恋,不愿意关闭自己与春天的联系。
整首词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哀伤,使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短暂和生命的无常,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失去的感慨。
整首诗歌传达了对春天短暂的惋惜与对旧日时光的怀念,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春阴过了芳菲节”中的“芳菲节”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蝶怨蜂嫌”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对比袁绶的《采桑子 送春》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时间流逝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但李清照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而袁绶则通过春天的景象反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