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49: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49:52
地据淮西尽,江吞石壁宽。
这句诗的意思是:大地的边界在淮水以西,江水流淌宽阔,吞没了石壁。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具体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写江水与地势的关系,反映了自然的壮丽和水流的力量,给人一种宽广、奔腾的感觉。
作者介绍: 孙载,字君亮,号逸人,宋代诗人,生于明道年间,卒年不详。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语言清新,风格简洁而含蓄。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一个与自然景观相关的场景,可能是在淮水和江水交汇的地方,诗人在此地感受到自然的雄伟与壮丽,借此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慨。
这首诗以简单的两个句子,勾勒出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诗的前半句“地据淮西尽”,通过对地形的描绘,展现出淮河以西的辽阔地域,给人一种广袤的空间感。而后半句“江吞石壁宽”,则通过生动的动词“吞”呈现出江水的奔腾和力量,形象地描述了水流的宽广与浩荡。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表现力,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句,却能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力量与美丽。诗中“地”与“江”的对比,既有静态的地形感,又有动态的水流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诗人在这幅画面中,不仅是在描绘自然,也是在表达一种对大自然的崇敬与感叹,似乎在告诉我们,要珍惜这片土地与水域,感受自然的神奇与伟大。整体而言,这首诗意境深远,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景色的赞美,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结合在一起,描绘了一个既有力度又有美感的自然场景,展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
诗词测试:
诗中的“地据”指的是哪个方向的地形?
诗句“江吞石壁宽”中,吞字的用法是一种什么修辞?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感受,但《登鹳雀楼》更强调了高远的视角,而孙载的作品则注重于地形与水流的关系,展现出一种不同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