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临江仙 赠仲经女子楚楚》

时间: 2025-05-02 19:46:04

诗句

阿楚新来都六岁,掌中一捻娇春。

诗中有笔画难真。

芝香云作朵,鱼细锦为鳞。

旧说张门多静女,更和灵照情亲。

外家姓庞氏夸谈体遣孔兄*。

异时看小妹,林下谢夫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46:04

原文展示

临江仙 赠仲经女子楚楚
阿楚新来都六岁,掌中一捻娇春。
诗中有笔画难真。芝香云作朵,鱼细锦为鳞。
旧说张门多静女,更和灵照情亲。
外家姓庞氏夸谈体遣孔兄。
异时看小妹,林下谢夫人。

白话文翻译

阿楚新近来到,才六岁,像是掌中一捻娇嫩的春天。
诗中笔墨难以描绘她的真实。芝草的香气如云朵般飘散,鱼儿的细鳞如锦缎般华美。
古人说张家门第多静女,而她更与灵照相亲。
她外家姓庞,夸谈与孔兄的交情。
将来再看小妹,她就像林下的谢夫人一样优雅。

注释

字词注释

  • 阿楚:指诗中所提到的女子名字,可能是“楚楚”的简称。
  • 娇春:指春天的娇嫩与柔美。
  • 芝香:芝草的香气,象征清新与美好。
  • 灵照:可能指的是某位与女子关系密切的人物。
  • 孔兄:指孔子,可能是用来表示文学、学问的渊源。
  • 谢夫人:指谢道韫,东汉女诗人,以才华闻名。

典故解析

  • 张门多静女:源于《诗经》,形容张家门第出美女,强调女子的优雅与沉静。
  • 林下谢夫人:指谢道韫,她以才华和风范著称,诗中用以比喻阿楚的优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255-1320),元代著名诗人、词人和文学家,字子安,号山农,生于今山东省。其作品多表现对人生、自然、社会的深刻思考,风格豪放而清新。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交融的时期,诗人通过对阿楚的描写,表达了对女性美的欣赏,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关注。

诗歌鉴赏

《临江仙 赠仲经女子楚楚》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词作,诗人以柔和的笔触描绘了小女子阿楚的婉约与美丽。开篇提到阿楚的年龄和娇嫩,立即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这个纯真无邪的少女。随后,诗人通过“芝香云作朵,鱼细锦为鳞”这样的意象,展现出阿楚的美好与生机,仿佛春天的气息弥漫在她的周围。诗中提到“旧说张门多静女”,不仅是对她家庭背景的赞美,也是对她性格品质的肯定。

诗人通过对比手法,提及“灵照情亲”,让人与古代名士的情感相呼应,暗示阿楚不仅外表美丽,内在的气质同样出众。同时,提到“外家姓庞氏”,让人感受到诗人与她之间的亲近关系,诗人希望在未来与阿楚的再相见中,能够发觉她更深层的魅力。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温柔而深情的气氛,诗人对阿楚的赞美不仅仅是对外貌的歌颂,更是一种对美好品德的向往与追求。这种情感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使得整首诗既具有视觉的美感,也蕴含了深厚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阿楚新来都六岁”:引入阿楚,强调她的年轻与纯真。
  • “掌中一捻娇春”:比喻阿楚如春天般温柔可爱。
  • “诗中有笔画难真”:诗人感叹用笔难以真实捕捉阿楚的美。
  • “芝香云作朵,鱼细锦为鳞”:运用丰富的意象,描绘阿楚如芝草般清新,似锦鱼般美丽。
  • “旧说张门多静女”:引述古人对张家女子的评语,形象生动。
  • “更和灵照情亲”:暗示阿楚与诗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 “外家姓庞氏夸谈体遣孔兄”:提及她的家族背景与文化根基。
  • “异时看小妹,林下谢夫人”:展望未来,再次见到阿楚时,她的优雅与才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掌中一捻娇春”,形象地表现了阿楚的美。
  • 对仗:如“芝香云作朵,鱼细锦为鳞”,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强调阿楚的美丽。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阿楚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视,同时也反映了对女性品德与才华的赞美,传达出一种温柔而深情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娇春:象征青春与美丽。
  • 芝香:代表清新自然的气息。
  • 云、鱼:引申出柔美与灵动的形象。
  • 林下:营造出一种宁静优雅的环境,象征理想中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阿楚的年龄是多少岁?
    A. 四岁
    B. 六岁
    C. 八岁

  2. 诗中提到的“灵照”是指什么?
    A. 一种花
    B. 一位与阿楚关系密切的人
    C. 一个地名

  3. 诗人对阿楚的赞美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A. 外貌和内在的品德
    B. 家族背景和财富
    C. 学识与才能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对女性美的赞美。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描绘历史人物与自然景观。

诗词对比

  • 元好问与李清照的作品在女性美的表现上有相似之处,但李清照更侧重于情感的细腻与内心的挣扎。
  • 元好问的作品则更加注重外在的描写与对比,突出女子的清新与独特。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诫言 自杨子归丹阳初遂闲居聊呈惠公 送别沅汎 奉和圣制九日言怀赐中书门下及百寮 杂诗五首 中书送敕赐斋馔戏酬 和李中丞慈恩寺清上人院牡丹花歌 月夜江行 大言 送卢评事婺州省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四海昇平 高字旁的字 前楹 孰复 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见弹求鹗 穴宝盖的字 讨情 四字头的字 又一个弱 巉耸 公明正大 包含翼的词语有哪些 言字旁的字 东野巴人 骨字旁的字 东家夫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