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4: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4:44
出郭幽寻一笑新,径呼艇子截烟津。
不辞疾步登重阁,聊欲今生识伟人。
泉镜正涵螺譬绿,浪花不犯宝趺尘。
始知神力无穷尽,丈六黄金果小身。
走出城郭,幽静之处寻求一笑的欢愉,
径直叫来小船,截住了烟波之中的渡口。
不怕急速前行,登上高阁,
只想在今生能识得伟大的人物。
泉水清澈如镜,映出绿螺般的景致,
浪花不染尘埃,轻轻拍打着宝座。
这才知道神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
那丈六高的金色佛像,实在是小得可怜。
诗中提到的“丈六黄金”,指的是佛教中常见的佛像规格,丈六为佛像的标准高度,象征着佛教的伟大与崇高。这里诗人通过描写佛像,表达了对伟人的敬仰与崇拜。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生于1125年,卒于1210年。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爱国情怀,也有细腻的个人情感。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自己的生活感受,还深深植根于当时的社会现实。
《谒凌云大像》是陆游在游览某处大佛时所作,体现了他对佛教文化的尊重与对伟人精神的追求,反映了他内心的崇高理想与对人生的思考。
《谒凌云大像》是一首表现对伟大精神的崇拜和探索的诗。诗人在出城后的幽静之地,心中充满了对伟人和伟大思想的渴望,展现出一种追求真理与超脱世俗的情怀。诗中,陆游以“疾步登重阁”表现出他对伟人精神的迫切向往,登上高阁不仅是对物质高度的追求,更是对精神境界的升华。
在描写佛像时,诗人运用“泉镜正涵螺譬绿,浪花不犯宝趺尘”的对比,展现出自然的纯净与佛像的神圣。清澈的泉水与浮动的浪花,象征着世间的喧嚣与佛教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深思。
最后一句“始知神力无穷尽,丈六黄金果小身”则是全诗的高潮,诗人感悟到伟大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身外的金色佛像在精神面前显得渺小,这种反差让人感受到真正的伟大并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涵和力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佛像的描绘,表达了对伟大精神的崇拜与追求,体现出陆游作为诗人的哲学思考与人生态度。
意象词汇: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伟人的崇拜?
诗中“丈六黄金”指的是?
诗中“浪花不犯宝趺尘”表达了什么?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比较,两首诗都表现了对高处的追求,但陆游更侧重于内心的精神探索,而王之涣更强调自然风光的壮美。陆游的诗中更多地反映出个人的哲学思考,而王之涣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直接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