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5:04:30
巍乎高哉,太山之山三万八千丈兮,五岳之伯、万山之宗。
上有云官、霞伯、明皇、玉女、金台、石室高重重。
三十六天第一洞,是为蓬玄太空之上穹。
上帝赐以金箧之玉策,司命下土开群蒙。
自从崇伯子受命告厥功,至今七十二君坛壝留遗踪。
触石之云可以一朝雨,封突起,化作海岛二十金芙蓉。
三神尚有刘郎记,五官不受秦皇封。
东方有岩名日观,羊角而上千万盘屈始窥大门小户之天聪。
黄河西来如线走其下,齐州九点烟灭蒙。
秦观见长安,吴观见会稽,周观见洛嵩,圣人登之天下小似东龟蒙。
夜闻巨灵荡蹋西华峰,流血下染洪河红。
嵩高不生帝王佐,常山蛇怪两首而三瞳。
天上金乌下倒景,大星僭晓芒角流妖峰。
铁道人手持一雌一雄双铁龙,骑龙天关叩天语,夜拜日驾五色披祥虹。
天封地禅礼数绝,征兵三度谣嵩童。
博陆侯,狄梁公,虞渊取日扶桑东。
太阳当天天下白,照见地下虮虱金头虫。
金头虫,如蠛蠓。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04:30
巍乎高哉,太山之山三万八千丈兮,五岳之伯万山之宗。上有云官霞伯明皇玉女金台石室高重重。三十六天第一洞,是为蓬玄太空之上穹。上帝赐以金箧之玉策,司命下土开群蒙。自从崇伯子受命告厥功,至今七十二君坛壝留遗踪。触石之云可以一朝雨,封突起,化作海岛二十金芙蓉。三神尚有刘郎记,五官不受秦皇封。东方有岩名日观,羊角而上千万盘屈始窥大门小户之天聪。黄河西来如线走其下,齐州九点烟灭蒙。秦观见长安,吴观见会稽,周观见洛嵩,圣人登之天下小似东龟蒙。夜闻巨灵荡蹋西华峰,流血下染洪河红。嵩高不生帝王佐,常山蛇怪两首而三瞳。天上金乌下倒景,大星僭晓芒角流妖峰。铁道人手持一雌一雄双铁龙,骑龙天关叩天语,夜拜日驾五色披祥虹。天封地禅礼数绝,征兵三度谣嵩童。博陆侯,狄梁公,虞渊取日扶桑东。太阳当天天下白,照见地下虮虱金头虫。金头虫,如蠛蠓。
这首诗描绘了泰山巍峨壮丽的景象,阐述了其在五岳中的地位和历史渊源。诗人赞美了泰山的高大、神秘和它与众多神话、历史人物的关联,展现了泰山的雄伟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和历史。诗中提到的“上有云官霞伯”、“金箧之玉策”等,都是对山中仙境的描绘。同时,诗中提到的河流、地名和历史人物,进一步渲染了泰山作为一个重要地理和文化符号的地位。
杨维桢(1296年-1370年),元代诗人,字士奇,号天池,晚号云间居士,出生于浙江,擅长诗词,尤其以山水诗著称。
《太山篇》创作于元代,正值中国社会动乱、文化兴盛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泰山的壮丽,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文历史的追溯。
《太山篇》是一首气势磅礴的山水诗,诗人通过对泰山的描写,展示了其巍峨的身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开篇即以“巍乎高哉”引入,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营造出山的庄严与神秘。诗中提到的“金箧之玉策”,象征着神的恩赐,暗示泰山不仅是自然的奇观,也是人们精神的寄托。
诗中多次提到的历史人物和传说,像崇伯子、秦皇等,体现了泰山作为文化象征的地位,这些人物的故事交织在一起,使得泰山不仅仅是一座山,更是一座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丰碑。通过对“黄河西来如线走其下”的描写,诗人将山与水的关系巧妙结合,进一步增强了诗的意境。
此外,诗中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如“夜闻巨灵荡蹋西华峰”,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神秘感。诗的最后一句“照见地下虮虱金头虫”,通过细小的生灵与壮丽的山水形成对比,表现了自然界的奇妙与多样性。
《太山篇》通过描绘泰山的壮丽与神秘,表达了对自然的崇敬和对历史的追溯,展现了人与自然、历史的深厚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