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26: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26:06
念奴娇 咏蛙
作者: 刘基 〔元代〕
池塘过雨,有许多蛙黾,为谁彊聒。
乍寂还喧如聚讼,覼缕宫商争发。
呕哑蛮歌,兜离鞮唱,颊齿相敲龁。
可人幽梦,惊回天水空阔。
最好白石清泉,被渠翻倒,作蹄涔丘垤。
蚯蚓蝼蛄无智识,相趁草根嘈囋。
坐井持颐,当车怒目,几欲吞明月。
子阳安在,至今莫辨优劣。
池塘雨后,有许多青蛙在叫,究竟是在为谁喧闹。
时而寂静时而喧嚣,仿佛在争论,音调如音阶般发出。
蛙声呜咽,像是乡间的歌谣,彼此相撞,声音交错。
但引人入梦,惊醒后才发现天水空阔。
最美的白石清泉,水流翻动,形成涟漪丘垤。
蚯蚓和蝼蛄没有智慧,彼此追逐,草根间嘈杂。
坐在井边,保持沉默,怒目而视,几欲吞下明月。
太阳在哪里,至今无法分辨优劣。
作者介绍: 刘基(1311年-1375年),字汝嘉,号天池,元代诗人、政治家。他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文学成就而著称,尤其以其诗歌和散文闻名。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元代,正值元末农民起义的前夕,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描绘蛙声,反映了对自然的观察和对人世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感伤的情绪。
《念奴娇 咏蛙》以青蛙的鸣叫为题材,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的思考。诗中的青蛙,既是自然的一部分,也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它们时而喧闹,时而寂静,象征着人生的起伏和复杂。通过对蛙声的描绘,诗人引出了对人世间纷争的思考,仿佛在反映人类社会的喧嚣与宁静。
诗的前半部分运用生动的比喻和描绘,展现了蛙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尤其是“呕哑蛮歌,兜离鞮唱”,生动地描绘了蛙声的粗犷和乡土气息,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后半部分则转向个人的感受,表达了对宁静和清澈的向往,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尤其是“几欲吞明月”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语言洗练,意象丰富,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青蛙的鸣叫,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感知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青蛙的叫声在诗中被比作什么?
“坐井持颐”指的是什么?
诗中“白石清泉”象征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