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32: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32:08
送孔世川赴江西儒学提举二首 其二
作者: 刘基
我辞西江归,倏忽十二秋。
每望西江云,思心怅悠悠。
恨无排风翼,安能凌虚游。
故人渺天末,可梦不可求。
邂逅送子行,感我涕泗流。
登山有脩蛇,涉水有长虬。
逝者如零雨,一落谁能收。
我告别西江返回,转眼已是十二个秋天。
每次望着西江的云彩,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惆怅。
恨自己没有像风一样的翅膀,怎能在空中游荡。
老朋友已在天边,虽可梦见却不可寻求。
偶然相逢送你远行,让我不禁泪流满面。
登山时有蜿蜒的蛇,涉水时有长长的虬龙。
逝去的人如同细雨,落下后又有谁能收回?
刘基(1311-1375),字士元,号千里,元代著名诗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诗风多样,既有豪放之气也有细腻之情,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写于送别友人孔世川赴江西担任儒学提举之际,诗人通过对友人的依依不舍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刘基的《送孔世川赴江西儒学提举二首 其二》是一首充满了离别愁绪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对人生无常的哲思。诗的开头通过“我辞西江归,倏忽十二秋”一句,展现出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令人感受到一种时光飞逝的悲凉。接着“每望西江云,思心怅悠悠”,不仅描绘了西江的美景,更深层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思念。
“恨无排风翼,安能凌虚游”则将思念之情提升到一种对自由与理想的渴望,诗人希望能像风一样自由地飞翔,但又无奈于现实的束缚。接下来的“故人渺天末,可梦不可求”更是道出了对朋友的思念,虽然可以在梦中相见,却无法在现实中相聚,感情愈加深沉。
结尾的“逝者如零雨,一落谁能收”用细雨来比喻逝去的时光和已逝的人,体现了对生命短暂的无奈和对失去的哀伤。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友人的依依惜别,又有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刘基作为一位诗人的深厚功力。
我辞西江归,倏忽十二秋。
诗人告别西江,回首已过去十二个秋天,感慨时间的流逝。
每望西江云,思心怅悠悠。
每当看到西江的云彩,心中便涌起无尽的惆怅。
恨无排风翼,安能凌虚游。
感到非常遗憾自己没有翅膀,无法在空中自由翱翔。
故人渺天末,可梦不可求。
老朋友远在天边,虽然可以在梦中相见,却无法在现实中再相聚。
邂逅送子行,感我涕泗流。
偶然相逢送你远行,心中感慨激动,泪水夺眶而出。
登山有脩蛇,涉水有长虬。
在山上看到蜿蜒的蛇,在水中看到长长的龙,描绘自然景象。
逝者如零雨,一落谁能收。
逝去的人如同细雨般难以挽回,落下后谁能再收回呢?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时间流逝带来的悲伤,以及对自由和人生无常的思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这些意象结合了自然与人情,展现了诗人在面对离别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理想的追求,又有对现实的无奈。
诗中的“倏忽”是指什么?
A. 缓慢
B. 迅速
C. 难以捉摸
D. 稍稍
诗中提到的“排风翼”象征着什么?
A. 友谊
B. 理想与自由
C. 时间
D. 生命
诗人用什么比喻逝去的人?
A. 风
B. 雨
C. 云
D. 星
与李白的《送友人》相比,刘基的这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更加细腻,李白的诗则更为豪放,展示了不同的离别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