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44: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44:35
破暖轻风,做寒细雨,冥冥飞过空江去。
客中无物可消愁,绿阴满院黄莺语。
琴断朱弦,香销翠缕,连天碧草人何处。
欲乘斜日望长安,伤心烟浪迷南浦。
春日和风轻拂,却又细雨寒冷,迷迷蒙蒙飞过空旷的江面。
身在异乡没有可消愁的物品,院中绿荫满满,黄莺在鸣叫。
琴弦已断,香气已消,蔚蓝的草地上人又在何处呢?
我想乘着斜阳眺望长安,却让那愁绪在烟波中迷失在南浦。
刘基,字伯温,号季高,元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政治家。他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作品包括诗、文、词等,尤以诗词见长。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悟。
《踏莎行》写作于元代,反映了作者在游览途中对自然景色的观察与内心情感的抒发。诗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在异乡的孤独感,正是他对家国情怀的表达。
《踏莎行》通过细腻的意象与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春日景色的感受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开头以“破暖轻风,做寒细雨”描绘出初春的天气,既有温暖的和风,又夹杂着寒冷的细雨,营造出一种阴郁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接下来“客中无物可消愁”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感,暗示了他对故乡的思念。黄莺的歌声与绿荫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孤寂。最后两句“欲乘斜日望长安,伤心烟浪迷南浦”则通过对南浦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长安的眷恋与对人生的感慨,隐含着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这首词在艺术上运用了丰富的比喻与对比手法,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情感的深刻。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悟与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人对自然的感受与对人生的思考。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抒发,反映了游子在异乡的孤独与对家乡的怀念。
《踏莎行》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刘基
D. 白居易
诗中“客中无物可消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幸福
B. 孤独
C. 愤怒
D. 惊讶
“欲乘斜日望长安”中的“斜日”指的是什么时间?
A. 正午
B. 傍晚
C. 清晨
D. 午夜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两者均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但王维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而刘基则通过春日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