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35: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5:32
红榴花下宜男草,色与人俱好。
佳人重色爱新花,只恐东风渐急夕阳斜。
岂知浮艳难长久,看见花枝瘦。
琐窗晨启怨花空,不觉玉颜憔悴减春红。
在红榴花下,宜男草的颜色与人一样美丽。
佳人喜欢美色,爱新花,只怕东风渐急,夕阳逐渐西斜。
哪知道这种浮华的美丽难以长久,看到花枝已经变得瘦弱。
小窗早晨打开,怨恨花儿的空虚,不知不觉间,玉颜已憔悴,春红也减退了。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号千里,元代诗人、政治家。他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政治才能闻名,尤其在元末明初动荡的历史背景下,表现出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首《虞美人》写于元代,正值社会变动与个人情感交织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花与人的关系,反映了对美的追求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虞美人》是刘基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通过红榴花和宜男草的描写,表现了美丽事物的短暂与脆弱。诗中佳人对美色的追求,正是对生命中美好瞬间的渴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东风的加速和夕阳的西斜,暗示着生命的流逝与美丽的消逝。诗人的笔触细腻,情感真挚,既有对美的赞美,又流露出对短暂生命的无奈与伤感。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于对美的渴望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人在描写中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生动而富有画面感。诗句中流露出的忧伤情绪,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激起对美好事物珍惜的思考。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生命短暂的感叹,提醒人们在追求美的同时,也应意识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虞美人》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刘基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东风”象征什么?
A. 春天
B. 秋天
C. 冬天
D. 夏天
“玉颜憔悴减春红”中的“春红”指代什么?
A. 春天的花
B. 佳人的美丽
C. 春天的阳光
D. 春天的雨
例如,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刘基更侧重于外在美的短暂,而李清照则更加内省,关注内心情感的波动。两者的风格和情感基调各有千秋,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