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3:06: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3:06:58
新莺啼过清明,有谁听?
何况朝风夜月杜鹃声。
留春住,催春去若为情,
拟化一双胡蝶抱花醒。
新莺在清明时节啼叫,有谁在倾听呢?
更何况朝风和夜月中的杜鹃哀鸣。
想要留住春天,却又催促春天离去,这又是出于什么情感呢?
不如化作一对蝴蝶,抱着花朵在春光中苏醒。
张惠言,清代诗人,生于清代中期,工诗词,尤以小令见长。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间情感,风格清新婉约,常常蕴含深情。
该诗创作于春季,诗人以春天为题材,表达对春天短暂的惋惜和对美好情感的向往。
这首《相见欢四首》其四,以清明时节的生动场景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深情厚意。诗的开头“新莺啼过清明,有谁听?”直接引入了春天的生机,同时也暗含了一种孤独感,似乎在暗示即使春天再美好,也无人倾听那份美好的声音。接下来提到的“杜鹃声”,则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复杂性,杜鹃鸟的哀鸣与春天的欢快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留春住,催春去若为情”一句,诗人在反思留住春天的可能,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渴望,但同时也意识到春天的流逝是不可逆转的。最后一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诗人化作一对蝴蝶,想要在花间苏醒,生动地表现出对爱情的渴望和对春天美好的向往。这种生动的意象让整首诗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与感情的热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爱情的渴望,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流转。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新莺”象征什么?
A. 秋天
B. 春天
C. 冬天
“何况朝风夜月杜鹃声”中的“杜鹃声”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离愁
C. 忧愁
诗人希望化作什么来表达对爱情的渴望?
A. 小鸟
B. 胡蝶
C. 花朵
答案:
可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杜甫在描写春天时,更多地表现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而张惠言则侧重对爱情和生命的感悟。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存在明显差异,反映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与个人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