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7:41: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7:41:01
水龙吟 九日登越秀山
作者: 邓桐芬 〔近代〕
是谁装点湖山,人工欲夺天工巧。凉波芳碧,柳条千万,尽堪垂钓。镇海楼前,越王台畔,几回清啸。念题糕载酒,惊飙落帽,风流事,空凭吊。休说东篱菊影,对茱萸未成欢笑。天涯雁侣,鸟心花泪,总萦怀抱。满眼西风,千山落木,一丝残照。又翠微旧处,寒鸦声里,谱悲秋调。
是谁在湖山之间装点风景,人工的想要取代自然的巧妙。凉爽的水波碧绿如玉,成千上万的柳条,都是垂钓的好地方。站在镇海楼前,越王台旁,几次清啸声响起。回想着那题酒的糕点,风声骤起时帽子被吹落,曾经的风流事迹,如今只能凭吊。不要提东篱下菊花的影子,对茱萸花尚未成欢笑。天涯之间的雁侣,鸟儿心中流下的泪水,总是萦绕着我的思念。满眼都是秋风,千山落叶,一缕残照洒下。又回到那翠微的旧地,寒鸦的叫声中,谱写着悲伤的秋调。
邓桐芬,近代诗人,作品多以抒情为主,常常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风格婉约细腻,富有情感。
这首诗创作于九月重阳节,时值秋季,诗人登越秀山,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人生的无常,借景抒情,表达对往事的追忆与对人生的思考。
《水龙吟 九日登越秀山》是一首极具抒情和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越秀山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人工的对照,表达了对过往风流事迹的怀念。在诗的开头,诗人以“是谁装点湖山,人工欲夺天工巧”引入,既展现了自然的独特之美,也隐含着对人工美的讽刺,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崇敬与对人造景的微词。
随着诗情的发展,诗人回忆往昔,提及“镇海楼前,越王台畔,几回清啸”,展现出一种怀旧的情感。诗人在此处以清啸声为媒介,连接了过去与现在,表达了对青春岁月的缅怀。接着,诗人提到“念题糕载酒,惊飙落帽”,将个人经历融入自然景色之中,令诗歌更具生活气息。
最后,诗人对秋的描写更是让整首诗充满了悲凉之感。“满眼西风,千山落木,一丝残照”不仅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也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失落。诗人在“寒鸦声里,谱悲秋调”的结尾,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惆怅,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中提到的“镇海楼”位于哪里?
诗人用“寒鸦声”来表达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东篱”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