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9:04: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04:07
更漏子
捲书帷,悬画树。
人在蕊香深处。
屏烛翠,地衣红。
当筵选乐童。
玉偏提,银凿落。
不计绵绵芳酌。
乌漏促,雁弦停。
歌阑酒未醒。
将书卷起帷幕,挂起绘画的树木。
人在花蕊香气深处。
屏风上点燃翠色的烛光,地上铺着红色的衣物。
在宴席上挑选乐童。
用玉制的偏壶,银制的酒具轻轻落下。
不再计较那绵绵不绝的芳香美酒。
乌漏的时光催促着,雁鸣的琴弦也停止了。
歌声已到尾声,酒意尚未醒来。
龚翔麟(公元1660年-公元1733年),字惟良,号云卿,清代诗人。其诗风清丽,擅长描绘细腻的生活场景和内心情感,作品多以抒情见长。
《更漏子》创作于清代,正值清王朝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中描绘了一场温馨的宴会,体现了当时文人雅士追求生活情趣的心态。
《更漏子》是一首描绘宴会场景的词作,展现了清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与优雅气质。词的开头通过“捲书帷,悬画树”设定了一个静谧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书香与自然气息的空间。接着,诗人以“人在蕊香深处”描绘了参加宴会的人沉浸在花香之中,增强了空间的层次感。
在宴席中,诗人又通过“屏烛翠,地衣红”的描写,展现出美丽的视觉效果,翠烛与红衣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通过“当筵选乐童”,诗人描绘出宴会上的生动景象,乐童的加入使得气氛更加欢快。
后面的“玉偏提,银凿落”则展现了宴会的奢华,酒具的精美令人向往。而“乌漏促,雁弦停”则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宴会的即将结束,诗人通过对比,展现出一种淡淡的惆怅。最后一句“歌阑酒未醒”则是全诗的高潮,强调了酒意未醒的迷醉状态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清代文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生活美好瞬间的珍惜与留恋,展现了清代文人优雅的生活情趣与对酒与歌声的热爱。
《更漏子》是哪个朝代的作品?
A. 唐代
B. 宋代
C. 清代
D. 明代
诗中提到的“乐童”是指什么?
A. 小孩
B. 年轻的乐师
C. 动物
D. 老年人
“乌漏促,雁弦停”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期待
B. 迷惑
C. 惆怅
D. 欢快
对比龚翔麟的《更漏子》和李清照的《如梦令》,前者注重宴会场景的细腻描绘,后者则更多地表现了情感的细腻与对往事的怀念。两者都展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但各有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