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8:59:25
原文展示
浅绛笼纱白玉肤,鬓云双亸映犀梳。尊前自有丹青手,描取崔徽入画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女子的形象:她的肌肤如同轻纱笼罩的白玉,头发如云般柔美,双鬓轻轻地披散着,映照着犀角梳子的光泽。在酒宴前,有高超的画家能够将她的美丽描绘下来,仿佛把崔徽的美丽融入画中。
注释
- 浅绛:一种淡红色,形容女子的肤色。
- 笼纱:指轻薄的纱衣,形容女子的柔美。
- 白玉肤:形容皮肤白皙如玉。
- 鬓云:形容头发,像云一样柔美。
- 双亸:双鬓披散的样子。
- 映犀梳:犀角梳子反射出来的光泽,形容发饰的美丽。
- 丹青手:指画家,擅长用丹青(颜料)作画。
- 崔徽:古代著名美女,常被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渥是元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元代的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中。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和人情,以细腻的笔触捕捉生活中的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张渥游览西湖时,受到湖光山色和周围女子的美丽所启发,表达了对美的赞美和对艺术创作的热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位女子的绝美形象,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使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她的柔美与魅力。开头两句“浅绛笼纱白玉肤,鬓云双亸映犀梳”通过对肤色、发型的细致描写,将女子的美丽具象化,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接下来的“尊前自有丹青手,描取崔徽入画图”则引出了艺术的主题,强调了美的可传承性和绘画的魅力,暗示了艺术家对美的领悟和再现的能力。全诗流露出一种对美的赞美与追求,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有对艺术创作的思考,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统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浅绛笼纱白玉肤:用“浅绛”的颜色比喻女子的肌肤,展现出一种娇嫩和妩媚。
- 鬓云双亸映犀梳:描绘了女子的发型,强调了她的优雅和细致。
- 尊前自有丹青手:引入画家,通过“尊前”这一场景,营造出一种宴会的氛围。
- 描取崔徽入画图:通过崔徽这个典故,进一步强调了女子的美丽,暗示她的美像崔徽一样值得被艺术铭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肌肤比喻为“白玉”,增强了诗的美感。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典故:引用崔徽,赋予女子以历史和文化的厚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对美的赞美和对艺术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女性美的欣赏以及对艺术再现美的赞美,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 浅绛:象征柔美与娇嫩。
- 白玉肤:象征高贵与纯洁。
- 云:象征轻盈与柔和。
- 犀梳:象征精致与优雅。
- 丹青:象征艺术与创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崔徽”是指?
- A. 一位著名的美女
- B. 一位诗人
- C. 一种花
- D. 一种乐器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丹青手”指的是画家。(对/错)
-
填空题:诗中形容女子的肤色使用了“__”这个词。
答案
- A
- 对
- 浅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长恨歌》
诗词对比
- 张渥 vs. 李白:张渥更为细腻、注重描绘女性的美,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和气势。
- 张渥 vs. 杜甫:杜甫的诗作常带有社会关怀,而张渥则侧重于个人情感与美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美学与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