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西湖竹枝词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7-31 19:46:41

诗句

金丝络索双凤头,小叶尖眉未著愁。

大姑昨夜苕溪过,新歌学得唱湖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19:46:41

原文展示:

金丝络索双凤头,小叶尖眉未著愁。
大姑昨夜苕溪过,新歌学得唱湖州。

白话文翻译:

金丝编织的双凤头,细小的叶子尖尖的眉梢没有显露忧愁。
大姑昨夜经过苕溪,新歌学会了唱湖州的曲调。

注释:

  • 金丝络索:形容用金丝编织的装饰,可能指一种发饰。
  • 双凤头:一种发髻,形状像两只凤凰的头,常见于古代女子的发型。
  • 小叶:指小而细的叶子,这里可能是比喻细致的情感。
  • 尖眉:指眉毛的形状,形容女性的美丽。
  • 未著愁:没有显露出忧愁的样子。
  • 大姑:指年长的女性,可能是指姑姑或伯母。
  • 苕溪:指苕溪,位于浙江省,是西湖的一个支流。
  • 湖州:指湖州市,以其美丽的湖泊和文化而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熊进德,元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主要以其诗作流传于世。他的作品多描绘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元代,正值南宋遗民对故土的怀念与追求之时。诗中描绘的场景可能反映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以及对民间生活的观察与感悟。

诗歌鉴赏:

《西湖竹枝词二首 其一》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作,描绘了金丝络索的双凤头发型与小叶尖眉的美丽女性形象,映射出一种轻松愉悦的生活场景。诗中提到的“大姑”一词,增添了亲切感,仿佛在讲述一个温馨的故事。她在苕溪的经过,暗示着一种生活的流动与传承。尤其是“大姑昨夜苕溪过,新歌学得唱湖州”,不仅表现了对湖州地方民歌的喜爱,也折射出江南地区丰富的文化传统与人们生活的乐趣。通过这样的细节,诗人将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种轻松的生活态度,令人感受到江南水乡的柔美与韵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金丝络索双凤头:开头描绘了一位女性的发型,采用金丝编织,显得华丽。
  2. 小叶尖眉未著愁:小叶形象生动,形容女性眉目间的清秀,且未显忧愁,气氛轻快。
  3. 大姑昨夜苕溪过:引入大姑角色,暗示生活的丰富多彩,流动感强。
  4. 新歌学得唱湖州:表达了对民间歌曲的热爱与传承,体现了文化的延续。

修辞手法:

  • 比喻:金丝络索与双凤头的比喻,展现了女性的美丽及其精致的生活。
  • 对仗:首句和次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 拟人:小叶尖眉的描绘,给予植物以人的情感,增添了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简单而美好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水乡文化的热爱,传递出一种轻松、快乐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 金丝:象征华丽、珍贵,代表着女性的美丽与优雅。
  • 双凤头:代表传统女性美,体现了古代女性的审美观念。
  • 苕溪:象征着江南的自然风光,描绘出水乡的灵动与秀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大姑”指的是? A. 诗人的祖母
    B. 年长的女性
    C. 诗人的朋友
    D. 诗人的妹子

  2. “金丝络索双凤头”中,金丝的意象主要象征什么?
    A. 严肃
    B. 华丽
    C. 贫穷
    D. 忧愁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竹枝词》系列诗作,如李白的《竹枝词》。
  • 元代其他诗人的作品,如白朴的《天净沙·秋思》。

诗词对比:

  • 比较熊进德的《西湖竹枝词》与李清照的词作,前者更侧重于描绘生活的轻快与乐趣,而后者更倾向于表现个人的情感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熊进德研究》
  • 《江南水乡文化与诗词》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奉和同皇太子过慈恩寺应制二首 奉和圣制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安乐郡主花烛行 岳阳石门墨山二山相连有禅堂观天下绝境 岳阳早霁南楼 奉和圣制赐诸州刺史应制以题坐右 杂曲歌辞。苏摩遮 送王光庭 入海二首 蜀路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囊漉 包含瓯的词语有哪些 牢拉 川字旁的字 凵字底的字 手如柔荑 三点水的字 物论沸腾 信用货币 丶字旁的字 包含丹的词语有哪些 烧犀观火 鄙于不屑 坎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齐字旁的字 小爷 逃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横眸 江云渭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