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与处庆老若圭游雪窦杖锡二首》

时间: 2025-05-05 07:25:52

诗句

坐断青莲七宝池,又携铁锡踏嵌崎。

一千丈雪与心照,二十里云随步飞。

崖壁遍留吟墨迹,樵刍争看袒红衣。

山林湖海本无二,处处风光属指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7:25:52

原文展示

与处庆老若圭游雪窦杖锡二首

坐断青莲七宝池,又携铁锡踏嵌崎。 一千丈雪与心照,二十里云随步飞。 崖壁遍留吟墨迹,樵刍争看袒红衣。 山林湖海本无二,处处风光属指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朋友在雪窦山游玩的情景。诗人坐在青莲的七宝池边,手中握着铁锡,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眼前千丈的雪景映照着心灵,二十里的云雾伴随着他们的步伐飞舞。山崖壁面留下了他们吟咏的墨迹,樵夫和柴草贩子争相观看他们的红衣。山林、湖泊和海洋本没有区别,处处的风光都在他们的指挥之下。

注释

  • 青莲:象征清净、高洁的意象。
  • 七宝池:指宝石装饰的池水,说明景色美丽。
  • 铁锡:指手杖,寓意旅途中的陪伴。
  • 千丈雪:形容雪的厚重与广阔,象征洁白无瑕。
  • 二十里云:形容云雾缭绕,景色迷人。
  • 吟墨迹:指诗人留下的诗句,象征文化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著,宋代诗人,以其山水诗闻名,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游历的感受,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作者游历雪窦山时,可能受到自然景色和友人的启发,体现了对山水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厚情感及其游历过程中的所见所感。首句“坐断青莲七宝池”便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环境,青莲象征着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接下来的句子通过“铁锡踏嵌崎”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所经历的艰辛,这种艰辛与美景之间的反差,突显了自然的壮丽与旅途的考验。

“一千丈雪与心照”更是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观紧密相连,雪的洁白映照出诗人内心的纯净。而“二十里云随步飞”则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仿佛云彩也在陪伴着他们的旅程。接下来的描绘不仅将自然景象与人文活动结合起来,还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

最后两句则是对自然与人文的思考,强调了山林湖海的统一性,风光的美丽在于人的感受与体验。这首诗不仅是对游历的记录,更是对自然的礼赞与哲理的思索。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坐断青莲七宝池”:描绘了诗人坐在优美的环境中,暗示着其心境的高远。
    2. “又携铁锡踏嵌崎”:手持铁锡,行走在崎岖的山路,表现出一种探索精神。
    3. “一千丈雪与心照”:雪的广袤与内心的清澈形成共鸣。
    4. “二十里云随步飞”:描绘了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景象。
    5. “崖壁遍留吟墨迹”:意指诗人在此留下了文化的痕迹。
    6. “樵刍争看袒红衣”:描绘了周围人对诗人和友人的关注,增加了人情味。
    7. “山林湖海本无二”:强调自然的统一性。
    8. “处处风光属指挥”:将自然的美丽与人的感受联系在一起。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心境相互映射。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明显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游历描绘自然风光,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以及对友谊的珍视。

意象分析

  • 青莲:象征纯洁与理想。
  • 七宝池:美丽的自然景观。
  • 雪和云:自然的壮丽,象征着心灵的纯净与自由。
  • 吟墨迹:文化的传承与个人的印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青莲”象征什么? A. 高洁
    B. 贫穷
    C. 哀伤

  2. 诗人手中所持的物品是什么?
    A. 书
    B. 铁锡
    C. 钟

  3. 诗中描写的自然景观有哪几种?
    A. 山、河、湖
    B. 山、林、海
    C. 林、河、草原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比较陈著与王维的作品,两者都强调自然美,但陈著更注重人与自然的互动,而王维则更多表现出一种隐逸的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陇头水二首 其二 陇头水二首 其一 赠李駼 方镜铭 释奠诗应令八章 姬人怨服散篇 闺怨篇 其二 赋得三五明月满 赋得汎汎水中凫诗 并州羊肠坂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琢玉成器 包含捕的成语 奇花异草 酉字旁的字 片字旁的字 雨字头的字 移根接叶 贫嘴饿舌 马字旁的字 韦字旁的字 顽皮赖肉 神形 打拱作揖 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螭的词语有哪些 弟子都养 彪列 安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