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52: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52:24
宿鹤岩二绝
作者: 郑刚中〔宋代〕
岩头一望万象低,
已觉尘寰不整齐。
此祗人间最高处,
况游物外照群迷。
诗的意思是:站在岩头上向远望去,一切景象都显得渺小;我已意识到人世间的纷繁杂乱并不整齐。这只是人间所能达到的最高处,更何况在游览其中的物体外,更是照亮了那些迷失的人们。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可以看作与道家思想相关。道家强调超脱于世俗,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宁静。
作者介绍:
郑刚中是宋代的一位诗人,擅长山水诗,崇尚自然,诗风清新脱俗。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一个静谧的山岩之上,诗人在此处观察自然,感受到尘世的纷扰与个人的超脱,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宿鹤岩二绝》是一首极具哲理的山水诗,诗人通过描绘高处的景象,展现了个人的超然与内心的宁静。首句“岩头一望万象低”,以高处的视野看世界,暗示着一种超然的境界。在这种高峰体验中,诗人意识到了世间的复杂与混乱,感受到“尘寰不整齐”的现实。这里,诗人不仅在自然中寻找自我,更在内心深处探讨人世间的意义。
接着,诗人提出“此祗人间最高处”,强调了他所处位置的极致,以及人类所能达到的精神高度。此时,诗人不再是一个普通的观察者,而是一个超越世俗的智者,能够看透人间的迷惘与困扰。最后一句“况游物外照群迷”更是深化了主题,暗示着一种对世俗的反思与对迷失者的关怀。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描写自然,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和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艺术性。例如,“万象低”与“尘寰不整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出诗人内心的思考。通过高处的视野与世俗的纷扰形成对比,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超越世俗,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思社会的纷乱,展现了对迷失者的关怀,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在何处观察世界?
A. 河边
B. 岩头
C. 市集
D. 庭院
诗中提到“尘寰不整齐”是指什么?
A. 自然的和谐
B. 人间的纷扰
C. 个人的内心
D. 社会的繁荣
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观察来照亮哪些人?
A. 自己
B. 迷失的人
C. 自然
D. 朋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郑刚中的《宿鹤岩二绝》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涉及高处的观景体验。前者更侧重于内心的反思与哲理探讨,而后者则更多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间的豪情。两者在风格和情感基调上虽有差异,但都表达了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