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踏莎行 自题小影》

时间: 2025-05-01 09:30:22

诗句

疑笑疑嗔,不冠不履。

憨生稚气仍如此。

双眸闲阅世人多,何人侬外能同你。

雪岭支筇,月湖吹笛。

游踪细数都堪喜。

个中喜色底因浓,最怜鬓绿无尘滓。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30:22

原文展示:

汪岳尊的《踏莎行 自题小影》

疑笑疑嗔,不冠不履。
憨生稚气仍如此。
双眸闲阅世人多,
何人侬外能同你。

雪岭支筇,月湖吹笛。
游踪细数都堪喜。
个中喜色底因浓,
最怜鬓绿无尘滓。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我疑似在笑又像在嗔,既没有戴冠,也不穿鞋。
我憨厚而稚嫩的性情依旧如此。
双眼闲暇地观察着世间的人,
谁能在我心外与我同样地理解你呢?

在雪山上支着拐杖,在月湖边吹着笛子。
旅行的足迹细细数来,都是值得高兴的事。
其中的喜悦因为浓厚而显得真实,
最令人怜惜的是我的鬓发已青而无尘埃。


注释:

  • 疑笑疑嗔:形容情绪的犹豫不决,似乎在笑又似乎在生气。
  • 不冠不履:指不戴帽子也不穿鞋,表达一种随意的状态。
  • 憨生稚气:形容心性单纯,依然有儿童般的稚气。
  • 双眸闲阅:意为双眼闲暇地观察。
  • 雪岭、月湖:分别指雪山和湖泊,展现自然景色。
  • 支筇:撑着拐杖,表示出游的状态。
  • 游踪细数:指旅行的脚步,回忆游历的点滴。
  • 鬓绿无尘滓:指头发虽青,却没有污垢,形容清新纯净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岳尊是当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闻名。其作品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作者游历雪山与湖泊时写成的,借此表达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生的思考,表现出一种闲适的心态。


诗歌鉴赏:

《踏莎行 自题小影》是一首充满闲适与自省的诗作。诗的开头以“疑笑疑嗔”两句,展现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复杂与犹豫,这种情绪仿佛在与自然和他人进行对话。紧接着,诗人以“憨生稚气”自谦,表现出一种对生活态度的坦然与接纳。此处,诗人不仅在描绘自己的内心世界,也在反映一种对外部环境的洞察。

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描绘了游历的场景:在“雪岭”和“月湖”之间的自然美景,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游踪的细数,令人在细节中感受到生活的喜悦与美好。而最后两句,则通过“鬓绿无尘滓”的形象,传达出一种清新、无染的生活态度,仿佛在诉说着一种对人生的珍惜。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洁而富有韵味,情感真挚而细腻,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理解,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内心宁静的追求,给读者带来一种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疑笑疑嗔,不冠不履:表现出一种模糊的情感状态,既有笑意也有不满,表达了内心的矛盾与无奈。
  2. 憨生稚气仍如此:表明诗人对自己单纯本性的认同,尽管经历了岁月洗礼,依然保持童真的一面。
  3. 双眸闲阅世人多:闲暇之中观察他人,表现出对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4. 何人侬外能同你:发出疑问,表达对能够理解自己内心的人少之又少的无奈感。
  5. 雪岭支筇,月湖吹笛: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表达诗人对自然的向往,支筇和吹笛的动作显示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方式。
  6. 游踪细数都堪喜:强调旅行的愉悦感,细数之间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
  7. 个中喜色底因浓:喜悦的情感浓厚,展现出对生活中细腻快乐的感知。
  8. 最怜鬓绿无尘滓:以自身外貌来象征一种纯净的生活状态,表达对无染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鬓绿无尘滓”),拟人(“双眸闲阅”),对仗(如“雪岭支筇,月湖吹笛”)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生动和形象。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和对内心情感的探索,展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传递出一种宁静与淡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雪岭:象征纯净与高远,代表自然的壮丽。
  2. 月湖:象征恬静与柔美,表达了诗人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3. 支筇:象征出行与探寻,表示对自然的亲近与探索。
  4. 吹笛:象征音乐与心灵的交流,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5. 鬓绿:象征青春与生命的活力,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两个自然景观是: A. 高山和大海
    B. 雪岭和月湖
    C. 森林和草原
    D. 沙漠和湖泊

  2. “疑笑疑嗔”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复杂的情绪
    C. 伤心
    D. 愤怒

  3. 诗中的“支筇”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交通工具
    C. 撑着的拐杖
    D. 一种植物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了内心的情感与自然景色。
  • 苏轼的《水调歌头》: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哲理思考。

诗词对比

  • 相似之处: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 不同之处:汪岳尊的诗更侧重于自我内心的探讨,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
  • 《古典诗词鉴赏》
  • 《当代诗人汪岳尊研究》

相关查询

金缕曲 金缕曲四首 其一 金缕曲·暑夜闻鹃,倚阑四望,念岁华老大,兵火未休,凄然自伤,歌此述意 金缕曲 其二 寄半塘 金缕曲·戊寅上巳,寂坐空斋,枨触旧游,叠去年社园修禊韵,赋此志慨 金缕曲 金缕曲 其一 金缕曲 金缕曲·次韵璞翁,题艳爣词册 金缕曲 王彦卿除夕戏马台酹酒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擒奸擿伏 打破疑团 怙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身字旁的字 志认 打开头的成语 盆满钵满 竖心旁的字 臼字旁的字 懋选 一喜一悲 五光十色 鹊巢赋 覆餗之衅 舌字旁的字 竹字头的字 终老隐居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