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踏莎行·庚寅,一九五○年》

时间: 2025-05-01 00:51:01

诗句

絮影吹愁,奁波递笑。

犀帘还又通微照。

一番风雨一番晴,较量只觉晴时少。

杏暖梨寒,鸦昏燕晓。

春人心事成孤峭。

从知晴雨总无常,飘零更念闲花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51:01

原文展示:

踏莎行·庚寅,一九五○年
作者: 黄咏雩

絮影吹愁,奁波递笑。
犀帘还又通微照。
一番风雨一番晴,
较量只觉晴时少。
杏暖梨寒,鸦昏燕晓。
春人心事成孤峭。
从知晴雨总无常,
飘零更念闲花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春日景象,云絮的影子在空中飘动,带来愁绪,而窗外的波光却传递着笑意。犀帘轻轻摇曳,透出微微的光线。经历了一场风雨,又迎来了晴天,但晴天的时光似乎总是少得可怜。杏花温暖而梨花寒冷,乌鸦在昏暗中归巢,燕子在晨曦中出行。春天里,人们的心事却显得孤独而峭拔。明白了晴天和雨天总是无常,飘零的花瓣更让人思念那悠闲的鸟儿。

注释:

  • 絮影:指的是飘动的云絮,给人以愁绪。
  • 奁波:窗前的波光,象征着快乐的情感。
  • 犀帘:用犀牛角制作的帘子,形容轻盈的帘子。
  • 一番风雨一番晴:经历风雨后,迎来晴天的变化。
  • 杏暖梨寒:杏花温暖而梨花寒冷,传达季节变化的对比。
  • 鸦昏燕晓:乌鸦在黄昏归巢,燕子在晨曦飞出,反映时间的流逝。
  • 孤峭:孤独而高耸,形容心中情感的复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咏雩,近现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其作品往往反映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他的风格兼具传统和现代的元素,情感真挚,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1950年,正值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动荡,个人心境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诗人在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中,表达了对生活的不确定感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诗歌鉴赏:

黄咏雩的《踏莎行·庚寅》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无常。诗的开头“絮影吹愁,奁波递笑”,对比了愁绪与欢笑,暗示生活中的矛盾与对立。接着,犀帘的微照映衬出春日的温柔,使人感受到春天的明媚。然而,随后的“一番风雨一番晴”则揭示了生活的变幻莫测,晴天的时光似乎总是短暂,令人感叹。

接下来的“杏暖梨寒,鸦昏燕晓”更是通过自然物象的对比,深刻地表达了春天的复杂情感。杏花的温暖与梨花的寒冷,象征着人们内心的温暖与孤独。诗的最后两句“从知晴雨总无常,飘零更念闲花鸟”,总结了春天的无常与飘零,透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与思念。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将个人情感与季节的变化紧密联系,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絮影吹愁:云絮的影子在空中飘荡,带来忧愁的心情。
  • 奁波递笑:窗外波光荡漾,传递着欢快的情绪。
  • 犀帘还又通微照:犀帘轻轻晃动,透出微弱的光线。
  • 一番风雨一番晴:经历风雨后,迎来了晴天。
  • 较量只觉晴时少:对比之下,晴天的时光似乎更少。
  • 杏暖梨寒:杏花的温暖和梨花的寒冷形成对比。
  • 鸦昏燕晓:乌鸦在黄昏归巢,燕子在晨曦飞出,象征时间流逝。
  • 春人心事成孤峭:春天里,人们的心事显得孤独而高耸。
  • 从知晴雨总无常:明白了晴天和雨天都是无常的。
  • 飘零更念闲花鸟:飘落的花瓣让人更加思念悠闲的鸟儿。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杏暖梨寒”、“鸦昏燕晓”的对比,突显春天的复杂情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与人类情感结合,使得情感更加生动。
  • 意象:运用“絮影”、“奁波”等意象,把自然与内心情感交织在一起,富有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无常的感慨,以及在这种无常中对美好事物的思念与珍惜。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将心境与春天的变化紧密相连,展现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絮影:象征忧愁,表现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 奁波:象征欢乐,反映生活中的快乐瞬间。
  • 杏花、梨花:分别象征温暖与寒冷,体现情感的对比与复杂。
  • 鸦、燕:象征时间与生命的流逝,反映出自然的节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杏暖梨寒”中,杏花象征什么?
    A) 温暖
    B) 寒冷
    C) 伤感
    D) 喜悦

  2. 填空题:诗的开头提到“絮影吹____”,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3. 判断题:这首词表达的是对生活中无常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对/错)

答案:

  1. A) 温暖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黄咏雩 vs. 李清照:两位诗人均展现了对生活无常的感慨,但黄咏雩的词更为细腻,李清照则更加直接情感丰富。
  • 黄咏雩 vs. 苏轼:苏轼的词常带有豪放之气,而黄咏雩则显得更加柔和,细腻,反映了不同的个人风格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现代诗词鉴赏》
  • 《李清照与她的时代》
  • 《苏轼评传》

这些书籍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诗词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相关查询

道中 山堂诗为周伯清赋 晓出西园由谷中归 晚至陈氏馆 晓出西园由谷中归 宿山家 秋杪徐太学邀游石湖时久雨初霁回舟复雨漫成 秋夜再宿安茂卿西林次陈性甫韵却寄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事败垂成 工字旁的字 黄字旁的字 威福由己 獐耳细辛 小材大用 丨字旁的字 箔场 魚字旁的字 乘兴而来,败兴而返 丝分缕析 六醴 火字旁的字 茶杯 渴而穿井 包含切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