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踏莎行》

时间: 2025-05-01 00:44:49

诗句

绿遍东山,寒归西渡。

分明认得春来处。

风轻雨细更愁人,高唐何在空朝暮。

离恨相寻,酒狂无素。

柳条又折年时数。

一番情味有谁知,断魂还送征帆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44:49

原文展示

踏莎行
作者:李之仪 〔宋代〕
绿遍东山,寒归西渡。分明认得春来处。
风轻雨细更愁人,高唐何在空朝暮。
离恨相寻,酒狂无素。柳条又折年时数。
一番情味有谁知,断魂还送征帆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绿意盎然的东山与寒冷的西渡形成对比,清晰地感受到春天的到来。然而,细雨轻风却让人更加愁苦,想念高唐的景色,仿佛在空中度过漫长的日夜。离别之恨不断相寻,纵情于酒中却失去了方向,柳条也在岁月中折断,时光流逝。对这份情感的体会又有谁能理解,断魂之人仍旧送走了征帆,心中满是惆怅。

注释

  • 绿遍东山:形容春天来临,东山上的绿意盎然。
  • 寒归西渡:寒冷的季节已经过去,西方的水流也开始解冻。
  • 风轻雨细更愁人:轻风细雨让人更加感到忧愁。
  • 高唐:指高唐地区,古代文人所向往的美丽之地。
  • 离恨:离别带来的怨恨与思念。
  • 酒狂无素:在酒中放纵,却失去了真实的情感。
  • 柳条又折:柳树的枝条又折断,寓意时光流逝。
  • 断魂:心灵的断裂,形容情感的悲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之仪,字君璧,号汀洲,宋代词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词风细腻、情感真挚,常以个人的情感体验与自然景物相结合,表达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踏莎行》创作于李之仪的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个人生活苦闷之际。此时的李之仪,经历了许多离别与失落,诗词中流露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踏莎行》是一首富有情感和画面感的词。开篇以“绿遍东山”引入春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的到来,随后通过“寒归西渡”展现出季节的更替,体现了自然的变化与人心的感受之间的关系。诗中“风轻雨细”一句,生动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尽管春天的美丽让人愉悦,但细雨和轻风却让人感到孤独与惆怅。接着提到高唐的意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忆,然而这样的美好却已成过去,令人更添忧伤。

下半部分,“离恨相寻”则是对离别情感的深刻剖析,酒醉无素,似乎在逃避现实,而柳条的折断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最后一句“断魂还送征帆去”,更是将诗人的思念与离别之痛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往昔的无尽追忆与对未来的无奈接受。这首词以自然景物为引子,深刻描绘了内心的情感波动,构建了一个既美丽又哀伤的意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绿遍东山:春天的到来使东山披上了绿装,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2. 寒归西渡:寒冷的季节已然过去,暗示着新的开始。
  3. 分明认得春来处:春天的气息是如此明显,令人心生欢喜。
  4. 风轻雨细更愁人:春天虽美,但细雨和轻风却让人愁苦。
  5. 高唐何在空朝暮:对高唐的思念在空荡的朝夕中显得无比苍凉。
  6. 离恨相寻:离别的痛苦始终纠缠着自己。
  7. 酒狂无素:借酒消愁却失去了真实的自我。
  8. 柳条又折年时数:时间的流逝如同柳条的折断,令人感慨。
  9. 一番情味有谁知:对这份深情厚谊,有谁能够理解。
  10. 断魂还送征帆去:即便是内心的痛苦,也要送走离别的船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绿意与人的情感相结合,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通过“离恨相寻”赋予情感以生命。
  • 对仗:上下句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现了人们在美好与哀愁之间的矛盾。李之仪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内心深处对离别的痛苦和对美好往昔的怀念,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山: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代表着更新与希望。
  • 高唐:象征着理想与遥远的向往。
  • 柳条: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征帆:象征着离别与追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高唐”指的是?

    • A. 一种花
    • B. 一种地名
    • C. 一种乐器
    • D. 一种酒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离恨相寻,酒狂无素”,这两句主要表达了诗人对_____的感受。

  3. 判断题:诗中“绿遍东山”表现了春天的美好。(对/错)

答案

  1. B
  2. 离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同样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与无奈。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描绘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对比

  • 《踏莎行》与《声声慢》:两者都表现了对离别的痛苦,但《声声慢》更侧重于情感的细腻描写,而《踏莎行》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心境的变化。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李之仪诗词研究》

相关查询

和赵提刑韵送吕堂长主簿 挽杨玉溪 闻吴山钟 题李锐父所藏陈所翁龙轴 满江红(送郡守美任) 谢久轩蔡先生惠墨九首 沁园春(送友人补太学) 和松窗主人荐墨客诗 送别张倅 登北高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东零西碎 来得 飞刍转饷 同字框的字 包含劫的成语 格物穷理 丽春草 镸字旁的字 跖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癯弊 肉字旁的字 首字旁的字 参武错纵 恭而敬之 黄泉之下 走字旁的字 市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