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54: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4:13
玉楼春
琵琶亭畔多芳草。
时对香炉峰一笑。
偶然重傍玉溪东,
不是白头谁觉老。
普陀大士神通妙,
影入石头光了了。
看来持献可无言,
长似慈悲颜色好。
在琵琶亭旁边长满了芳草,
我时常对着香炉峰微微一笑。
偶尔又回到玉溪东边,
不是白头老翁,谁会感受到衰老?
普陀大士的神通非常神妙,
他的影子映入石头上,光辉闪闪。
看他手中持献,无需多言,
长久以来他如同慈悲的面容一样美好。
琵琶亭:指一个有琵琶的亭子,象征音乐和诗意的环境。
芳草:指美丽的草地,象征生机与青春。
香炉峰:可能是指某个名胜古迹,给人以美的联想。
普陀大士:即观音菩萨,象征慈悲。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宋代著名词人。他的词风豪放,常以豪情壮志表达个人情感和对时局的看法。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辛弃疾晚年的某个时刻,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悟与对观音菩萨的崇敬,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玉楼春》通过琵琶亭的意象引入,展现出诗人对美好自然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思考。开篇描绘了芳草鲜美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氛围;而“香炉峰”的一笑,既是与自然的和谐,也是对内心的释然。接下来,诗人通过“偶然重傍玉溪东”的描写,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似乎在提醒自己,即便是白头之年,也要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后半部分提及普陀大士,象征着智慧与慈悲,诗人通过对其影子的描绘,传达了对神秘力量的敬畏和对善良的向往。整首词在轻松中蕴含着深刻哲理,让人反思生命的意义和对自然的珍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自然景观与观音形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与对慈悲的向往,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乐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琵琶亭畔多芳草”中“芳草”象征什么?
A. 美丽的景色
B. 生命的活力
C. 诗人的情感
D. 人生的哲理
“普陀大士”在诗中代表什么?
A. 诗人的朋友
B. 人生的智慧
C. 观音菩萨
D. 自然的力量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辛弃疾与李清照的作品,虽然风格不同,但都展现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情感的细腻描绘。辛弃疾的豪放与李清照的婉约各具特色,反映了各自对生活的不同理解。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