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30: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0:12
土牛既送寒。奠陵方浃驰。
振风摇地局。封雪满空枝。
江渠合为陆。天野浩无涯。
饮泉冻马骨。斵冰伤役疲。
昆明岂不惨。黍谷宁可吹。
诗中描绘了严寒的冬季景象,土牛送走了寒冷的气息,陵园的道路因雪而变得难以通行。寒风猛烈地摇动着大地,树枝上积满了厚厚的雪。河流被冰封,变成了陆地,天地间一片浩瀚无边。泉水结冰,马匹的骨头也受到寒冷的侵害,冰块的坚硬伤害了劳作的人们。昆明的冬天岂不是凄惨的?连黍谷的风声也显得无比悲凉。
鲍照(约 500年-约 540年),字明远,号少白,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而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兼具道家和儒家思想。
《发长松遇雪诗》创作于严冬,传达了诗人在寒冷冬季中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生活艰辛的感慨。那时南北朝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出社会现实。
这首诗以严冬的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凶狠与人们的无奈。开头两句以"土牛既送寒"引入,展现了冬天的来临。接着,"振风摇地局"与"封雪满空枝"相结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既有风的猛烈,又有雪的沉重,令人感受到自然的威力。随后诗中提到"江渠合为陆",生动地描绘出冰封的河流,天地间的辽阔与无边,暗示了人们的渺小与无奈。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饮泉冻马骨"与"斵冰伤役疲",表现出人们在严寒中艰难生存的状态,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悲观情绪。昆明的惨淡与黍谷的悲凉,进一步加深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令读者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表的凄凉与无助。鲍照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成功地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将个人的苦闷与自然的严酷巧妙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诗意。
整首诗以冬季的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无奈,反映了严酷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传达出一种悲凉与无助的情感基调。
诗中提到的“土牛”象征什么?
A. 春天的气息
B. 冬天的寒冷
C. 秋天的丰收
D. 夏天的炎热
“江渠合为陆”描述了什么现象?
A. 河流干涸
B. 冰封的河流变成陆地
C. 水位上涨
D. 河流泛滥
诗中提到的“昆明岂不惨”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悲凉与无奈
C. 自豪
D. 幸福
鲍照与陶渊明的冬季诗作都描绘了严寒的自然,但鲍照更加强调生活的艰辛与无奈,而陶渊明则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哲学思考。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了内心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