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13: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13:17
子规
作者: 来鹄 〔唐代〕
雨恨花愁同此冤,
啼时闻处正春繁。
千声万血谁哀尔,
争得如花笑不言。
全诗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雨水和花朵所共同承受的哀愁,它们在春天盛开的时节,彼此感同身受。千声啼鸣中,谁能为它们悲伤呢?唯有争取像花儿一样,无言地微笑。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子规”指的是杜鹃鸟,常在春季啼鸣,象征着悲伤与思念。杜鹃鸟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带来哀伤情感的象征。
作者介绍:
来鹄,唐代诗人,生平资料不详,但其作品常反映自然景物与人情感的交融,具有较强的抒情性。
创作背景:
在春天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雨水与花朵的关系,表达了对于生命无常和自然情感的思考。
这首诗用杜鹃鸟的啼叫作为引子,描绘了春天雨水与花朵之间的复杂情感。开头的“雨恨花愁同此冤”,传达了雨水的到来使花朵感到愁苦的情感。诗人将两者紧密相连,暗示了自然界中各种生命间的相互影响与联系。接下来的“啼时闻处正春繁”,则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然而这种生机却与忧伤交织,让人不禁反思生命的脆弱。
“千声万血谁哀尔”一句,带来一种悲剧的气氛,仿佛在问:在这纷扰的声音中,谁能真正为花的凋零而悲伤?最后一句“争得如花笑不言”,则传达了一种坚韧的生存态度,尽管经历了风雨,却依然能够微笑面对生活。这种隐忍的力量,令人深思。
整首诗在情感上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坚韧,既有对自然的敏感,也有对人生的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雨水与花朵关系的描绘,探讨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表达了对自然及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雨恨花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哀伤
C. 愤怒
“千声万血谁哀尔”中的“千声万血”指的是什么?
A. 鸟鸣的声音
B. 花的凋零
C. 生命的悲鸣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的美
B. 生命的坚韧与脆弱
C. 生活的快乐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春望》与《子规》均反映了春天的情感,但前者更侧重于国家的忧患,而后者则聚焦于自然的感伤与生命的思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