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风入松 甲午重阳风雨同娄生稼庵城南登高》

时间: 2025-05-01 00:28:32

诗句

乱山如恨不能平,拥翠入高城。

万家楼阁疏林里,看低云、飞上帘旌。

鸦影翻残暝色,雁行带到秋声。

重阳曾遇十年睛,依旧此江亭。

今朝风雨同携酒,更休嫌、风雨无情。

且共黄花冷淡,莫愁红叶飘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28:32

原文展示:

乱山如恨不能平,拥翠入高城。
万家楼阁疏林里,看低云飞上帘旌。
鸦影翻残暝色,雁行带到秋声。
重阳曾遇十年睛,依旧此江亭。
今朝风雨同携酒,更休嫌风雨无情。
且共黄花冷淡,莫愁红叶飘零。

白话文翻译:

山峦重叠,仿佛恨不能平整,青翠的山峦环绕着高城。
万家灯火掩映在稀疏的树林中,低垂的云彩飞过帷幕。
乌鸦的身影在暮色中翻飞,雁阵伴随着秋天的声音而来。
重阳节曾经遇到过十年的晴天,今天仍然在这江边的亭子中。
今晨风雨同来,携酒共饮,无需怨恨风雨的无情。
且与黄花共度冷淡时光,莫为红叶的飘零而忧愁。

注释:

  • 乱山:重重叠叠的山。
  • 拥翠入高城:青翠的山环绕着高高的城墙。
  • 万家楼阁:数不清的楼房和阁楼。
  • 疏林:稀疏的树林。
  • 帘旌:帷幕,指低垂的云彩。
  • 鸦影:乌鸦的影子。
  • 翻残暝色:在暮色中翻飞。
  • 雁行:大雁的队形。
  • 重阳:指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 携酒:带着酒来。
  • 黄花:指菊花,象征重阳节。
  • 红叶:秋天的红色树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伯驹(1860-1935),字仲华,号稼庵,晚号竹坡,近现代诗人、书法家、画家。他自幼习文,尤擅诗词,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社会变迁,风格多样。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甲午重阳之际,正值风雨交加的时节。重阳节与黄花相伴,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风入松》是一首描绘重阳节的诗,通过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开篇以“乱山如恨不能平”展现了重重山峦的峻峭与崎岖,表达了诗人心中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慨。接着,诗中描绘“万家楼阁疏林里”,展现了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温馨的氛围。

而后,诗人以“鸦影翻残暝色,雁行带到秋声”描绘了秋天的来临,乌鸦与大雁的意象交织,增强了诗的层次感,寓意着生命的流逝与时光的无情。重阳节本是团圆的日子,诗人却提到“今朝风雨同携酒”,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似乎在说,无论风雨如何,珍惜当下的时光才是最重要。

最后,诗人以“且共黄花冷淡,莫愁红叶飘零”结束,菊花象征着坚韧与淡泊,红叶则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流逝。诗人在这里传达了一种淡然的心态,提醒读者在面对人生的变迁时,不必过于忧愁,更应珍惜眼前的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乱山如恨不能平:表达了山势的蜿蜒与曲折,仿佛恨不能平坦。
  • 拥翠入高城:青山环绕着高城,形成自然屏障。
  • 万家楼阁疏林里:形象地描绘了城市与自然的交融。
  • 看低云飞上帘旌:低垂的云彩如幕布般飘动,增添了画面感。
  • 鸦影翻残暝色:乌鸦在暮色中飞舞,增添了秋天的寂寥。
  • 雁行带到秋声:大雁的叫声传来,表明秋天的到来。
  • 重阳曾遇十年睛:重阳节过去的十年中都曾有过晴天。
  • 依旧此江亭:依然在此江边的亭子中,表达了对时光的怀念。
  • 今朝风雨同携酒:今天风雨如晦,却依然携酒而来。
  • 更休嫌风雨无情:不必怨恨风雨的无情,体现了豁达的心态。
  • 且共黄花冷淡:与菊花相伴,享受这份宁静。
  • 莫愁红叶飘零:不必为秋叶的飘零而感到忧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比作恨,形象生动。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如“更休嫌风雨无情”。
  • 对仗:如“鸦影翻残暝色,雁行带到秋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在描写自然风景的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展现出一种淡然处世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自然的雄伟与永恒。
  • :代表人类的文明与归属。
  • :象征变幻无常的生命。
  • :象征孤独与哀愁。
  • :象征季节的变迁与生命的流动。
  • 黄花:菊花象征坚韧、长寿。
  • 红叶:象征生命的短暂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重阳”指的是哪个节日? A. 中秋节
    B. 端午节
    C. 重阳节
    D. 春节

  2. 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什么感情? A. 恨
    B. 敬畏与感慨
    C. 无所谓
    D. 疲惫

  3. “且共黄花冷淡,莫愁红叶飘零”中的“黄花”指的是哪种花? A. 玫瑰
    B. 菊花
    C. 莲花
    D. 桃花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张伯驹与杜甫的《登高》同样描写了登高望远的情景,但张伯驹的诗更注重内心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张伯驹诗文集》

相关查询

浣溪沙 浣溪沙 其八 燕邸清明 浣溪沙 送秦姊 浣溪沙 其四 浣溪沙 其三 浣溪沙 其八 题陈其年小影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其六 又答玄叟 浣溪沙·奉和范学功先生怀念许老原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合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慧寂 宇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窄巴 揣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气字旁的字 污俗 日昃旰食 捏舌 乛字旁的字 飞字旁的字 相克相济 包含遵的词语有哪些 日陵月替 上求下告 贻燕之训 广字头的字 眼结尾的成语 求名求利 工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