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18: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18:26
蟋蟀空阶带冷吟。
微躯努力振微音。
莫嫌凄切妨君寝,
聊语秋来一片心。
随落叶,偶寒砧。
灯前残泪点罗襟。
祇愁秋尽归无所,
帘外清霜每夜深。
在空荡荡的台阶上,蟋蟀在冷冷的夜中低吟。
它那微小的身体努力发出微弱的声音。
请不要因为它的悲切声响而妨碍了你的安眠,
我只是想和你聊聊秋天带来的那份心情。
随风落下的叶子,偶尔传来寒冷的砧声。
灯下的残泪洒在罗衫上。
只忧愁秋天结束后无处可归,
每晚深夜,窗帘外的霜冷得让人心痛。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黄侃(1885年-1936年),字子华,号俞堂,近现代著名诗人、学者。黄侃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诗风而受到后人的推崇,尤其擅长表达内心情感与自然景物的结合。
创作背景: 《鹧鸪天》创作于黄侃的中年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个人情感纠葛的时期。诗中流露出对秋天的感慨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整首诗通过蟋蟀的低吟和灯下的泪水,勾勒出一个孤独而凄凉的秋夜图景。诗人在描绘自然时,融入了自身的情感,展现出深刻的内心世界。起首以“蟋蟀空阶带冷吟”引入,瞬间让人感受到秋夜的冷清,蟋蟀的鸣叫仿佛是对孤独的诉说。接着“莫嫌凄切妨君寝”,则是对听者的关怀与理解,传达出一种温柔的情感。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通过“随落叶,偶寒砧”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萧瑟与无奈,落叶的飘零与寒砧的敲击,似乎在提醒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敏感与无奈。最后两句“祇愁秋尽归无所,帘外清霜每夜深”,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秋天结束后无处可归的忧虑,及每晚的寒霜带来的深切感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理解与对人生的思索。
逐句解析:
蟋蟀空阶带冷吟。
描述秋夜的宁静,蟋蟀在空无的台阶上鸣叫,营造出一种孤独感。
微躯努力振微音。
蟋蟀虽然身形微小,却努力发出声音,表现出一种坚持与生命力。
莫嫌凄切妨君寝,
诗人请求听者不要因为蟋蟀的凄凉鸣叫而影响到自己的安眠,显示出一种体贴。
聊语秋来一片心。
诗人想与听者分享自己对于秋天的感受,传达出对季节变化的感慨。
随落叶,偶寒砧。
自然景象与人间生活的交融,落叶与砧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间的忙碌。
灯前残泪点罗襟。
在灯下流下的泪水,暗示着内心的伤感与孤独。
祇愁秋尽归无所,
诗人忧虑秋天结束后无处可归,表现出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
帘外清霜每夜深。
每晚窗帘外的霜冷,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孤独与无常的深刻理解。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诗人传达出对秋天的眷恋与对未来的忧虑。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蟋蟀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欢乐
b) 孤独
c) 友谊
诗中提到的“寒砧”指的是什么?
a) 温暖的声音
b) 寒冷的敲打声
c) 秋天的风声
诗中提到的“清霜”象征什么?
a) 生命的希望
b) 时间的流逝与无常
c) 欢乐的回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