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11:11
原文展示:
与客登望海楼作录寄玉山主人 其一
杨维桢 〔元代〕
蜑子雨开江上台,江头野老不胜哀。
蜃将楼阁空中落,鳅引旌旗月下来。
保障许谁为尹铎,事谐无复问文开。
可怜歌舞旧城阙,又是昆明几劫灰。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蜑子雨过后,江上的楼台显现,江边的野老无比悲哀。
海市蜃楼般的楼阁仿佛从空中落下,鳅鱼牵引的旌旗在月光下飘扬。
谁能像尹铎那样保障安全,事情和谐后不再问文开。
可怜那曾经歌舞升平的旧城阙,如今又经历了多少劫难,化为灰烬。
注释:
字词注释:
- 蜑子雨:指南方的一种雨。
- 蜃:海市蜃楼,指虚幻的景象。
- 鳅:一种鱼,这里可能指代某种神秘的生物。
- 尹铎:古代贤臣,以保障国家安全著称。
- 文开:指文治,即政治和谐。
- 昆明:指昆明池,古代著名的池塘,这里代指历史遗迹。
典故解析:
- 尹铎:引用古代贤臣尹铎的故事,表达对国家安全的关切。
- 昆明劫灰:指历史遗迹多次遭受劫难,化为灰烬,象征历史的沧桑和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1296-1370),元代著名诗人,字廉夫,号铁崖,其诗风格豪放,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时局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维桢与客人登高望海时所作,寄给玉山主人,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雨后的江上楼台和海市蜃楼般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切忧虑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诗中“蜃将楼阁空中落”一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虚幻的景象,象征着现实的动荡和不安。而“可怜歌舞旧城阙,又是昆明几劫灰”则抒发了对历史遗迹的哀悼和对时代变迁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蜑子雨开江上台”:描绘雨后的江上楼台,景色凄凉。
- “江头野老不胜哀”:表达江边老人的悲哀,反映社会动荡。
- “蜃将楼阁空中落”:以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景象,暗示现实的动荡。
- “鳅引旌旗月下来”:描绘神秘的景象,增添诗的神秘色彩。
- “保障许谁为尹铎”:表达对国家安全的关切,希望有贤臣保障。
- “事谐无复问文开”:表达对政治和谐的期望,希望不再有纷争。
- “可怜歌舞旧城阙”:抒发对历史遗迹的哀悼,感慨历史的沧桑。
- “又是昆明几劫灰”:以昆明劫灰象征历史的多次劫难,表达对时代变迁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蜃将楼阁空中落”,以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景象。
- 拟人:如“鳅引旌旗月下来”,赋予鳅鱼以人的行为。
- 对仗:如“保障许谁为尹铎,事谐无复问文开”,对仗工整,增强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以及对政治和谐的期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蜑子雨:南方的一种雨,象征凄凉的景象。
- 蜃:海市蜃楼,象征虚幻和动荡。
- 鳅:神秘的生物,增添诗的神秘色彩。
- 昆明劫灰:历史的劫难,象征历史的沧桑和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蜃将楼阁空中落”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 “可怜歌舞旧城阙,又是昆明几劫灰”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历史的哀悼 B. 对现实的乐观 C. 对未来的期待
- 诗中的“尹铎”是指什么?
A. 古代贤臣 B. 神秘生物 C. 历史遗迹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杨维桢的其他诗作,如《铁崖诗集》中的作品,可以进一步了解其诗风和主题。
- 其他元代诗人的作品,如王冕的《墨梅》,可以比较不同诗人的风格和主题。
诗词对比:
- 与杨维桢的其他诗作对比,如《铁崖诗集》中的作品,分析其风格和主题的异同。
- 与其他元代诗人的作品对比,如王冕的《墨梅》,比较不同诗人的风格和主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诗选》:收录了杨维桢及其他元代诗人的作品,可以全面了解元代诗歌。
- 《杨维桢诗集》:收录了杨维桢的诗作,可以深入研究其诗歌风格和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