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9:40: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40:03
作者: 苏轼 〔宋代〕
溪山愈好意无厌,上到巉第几尖。
深谷野禽毛羽怪,上方仙子鬓眉纤。
不惭弄玉骑丹凤,应逐嫦娥驾老蟾。
涧草岩花自无主,晚来蝴蝶入疏帘。
溪水与山峦愈发美丽,令人心中无厌倦,
我已来到这陡峭的山峰,几乎快要到达顶尖。
深谷中野禽的羽毛奇异,
在高处的仙子轻盈如烟,眉目纤细。
我不觉得惭愧,骑着丹凤玩弄玉笛,
应当追随嫦娥,驾着老蟾的云彩。
涧边的草和岩石上的花,自然没有主人,
傍晚时分,蝴蝶飞入了稀疏的帘子。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以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学造诣著称,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之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晚年时,他在政治上遭受挫折,流放至惠州,心情复杂,常常借山水吟唱抒怀,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留题延生观后山上小堂》是苏轼在游览延生观后山时写下的诗作,诗中表现出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开篇即以“溪山愈好意无厌”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无限向往,渴望攀登高峰以更好地领略风光。接着描绘深谷中的野禽,展现了自然的神秘与奇异。随着诗句的深入,作者将自己与神仙的形象联系起来,表现出一种对自由、理想生活的追求,而非世俗的羁绊。
最后两句以蝴蝶入帘作结,传递了自然的灵动与生命的短暂,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哲思的氛围,使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的同时也引发对人生的深刻思索。苏轼的笔触细腻而生动,表现了他对美的执着与对理想的追求,体现了他那种“我在山中,山在我心”的境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表达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体现出一种超脱与哲思。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仙女是谁?
“不惭弄玉骑丹凤”中的“丹凤”指的是?
诗中提到的“蝴蝶入疏帘”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