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清明》

时间: 2025-05-01 19:25:47

诗句

禁烟时节野烟屯,恻恻寒多独掩门。

入夜雨声偏破梦,一年花事暗惊魂。

野坟处处逢春祭,孤子年年有泪痕。

去岁玉峰曾记住,干戈回首怕重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25:47

原文展示:

禁烟时节野烟屯,
恻恻寒多独掩门。
入夜雨声偏破梦,一年花事暗惊魂。
野坟处处逢春祭,孤子年年有泪痕。
去岁玉峰曾记住,干戈回首怕重论。

白话文翻译:

在禁烟的时节,野外烟雾弥漫,
冷冷清清的寒风中,我独自关上了门。
夜深时,雨声打破了我的梦,
一年间的花事让我惊慌不已。
每年春天祭奠亡者,
孤独的孩子年年留下泪痕。
去年在玉峰山曾有过的记忆,
如今回首战乱的往事,心中不免感到恐惧。

注释:

  • 禁烟:指的是禁止吸烟的时节,可能暗示当时的社会风气或政策。
  • 恻恻:形容冷清、悲伤的样子。
  • 暗惊魂:暗指惊慌和恐惧。
  • 野坟:指的是农村或偏僻地方的坟墓。
  • 孤子:指失去父母的孤儿。
  • 玉峰:可能是一处山名,象征着过往的记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龄寿,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他的诗歌常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个人命运的关注,风格多变,既有婉约之美,也有豪放之气。

创作背景:

《清明》创作于清代的一个春天,正值清明节,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与祭扫的活动,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与对社会动荡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清明》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展现了生与死、记忆与遗忘的交织。诗的开头便以“禁烟时节”的意象引出,暗示了一个特定的社会背景,随之而来的“寒多独掩门”则渗透出一种孤独与清冷的气氛,仿佛在诉说着内心的哀伤与无奈。入夜时的“雨声”不仅打破了诗人的梦,更是加重了孤独的感觉,体现出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而“野坟处处逢春祭”的描写,则让人感受到清明时节的祭奠文化,孤儿的泪痕更是增添了悲切的情感。诗人通过这些细腻的描写,传达了对家国破碎、亲人离世的深切感受。最后一句“干戈回首怕重论”,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历史命运紧密相连,表现出对未来的迷茫与恐惧。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成功,春天的美丽与死亡的阴影形成鲜明对比,既有对生命的赞美,也有对逝去的哀悼,情感深邃而丰富,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禁烟时节野烟屯:在禁止吸烟的时节,野外烟雾弥漫,暗示社会的压抑与不安。
  2. 恻恻寒多独掩门:寒冷的天气使人感到孤独,诗人选择关上门,象征与外界的隔绝。
  3. 入夜雨声偏破梦:夜晚的雨声如同梦中的惊扰,表达对往日美好时光的追忆与破碎。
  4. 一年花事暗惊魂:春天的花开代表新的生命,但对逝去的回忆却让人感到惊慌与痛苦。
  5. 野坟处处逢春祭:春天的祭奠活动,暗示着对逝者的缅怀与哀悼。
  6. 孤子年年有泪痕:孤独的孩子年年流泪,体现出对亲人的思念。
  7. 去岁玉峰曾记住:去年在玉峰山的记忆,象征着对过去的怀念。
  8. 干戈回首怕重论:回首往事,心中对战争的恐惧与不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花事与人们的生命联系,暗示生与死的交替。
  • 拟人:雨声“打破梦”,让自然与人感情产生共鸣。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清明节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对社会动荡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无奈与恐惧。诗人用生动的意象传递了深刻的情感,反映了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的结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社会的压抑与不安。
  2. :代表孤独与悲伤。
  3. :象征记忆的沉重与梦的破碎。
  4. :代表生命的轮回与美好。
  5. 野坟:暗示死亡与祭奠的主题。
  6. 孤子:象征对亲情的渴望与失落。
  7. 玉峰:引发对过去的回忆与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禁烟时节”指的是什么?

    • A. 春天的开始
    • B. 禁止吸烟的时期
    • C. 冷冬时节
    • D. 祭扫的时节
  2. “孤子年年有泪痕”中“泪痕”指的是?

    • A. 伤心的回忆
    • B. 孤独的生活
    • C. 亲人的离去
    • D. 生活的艰辛
  3. 诗人通过“入夜雨声”想表达什么?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
    • C. 对春天的喜爱
    • D. 对社会的批评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琵琶行》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清明》与《春望》: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清明》更多地关注于生与死的对比,而《春望》则是对国破家亡的感慨。
  • 《清明》与《琵琶行》:后者以音乐为媒介传达情感,而《清明》则通过祭奠表现对逝者的思念,风格各异却同样感人。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李龄寿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炬火发誓节渡勇家店二首 题栖贤寺三峡桥 南溪弄水,回望山园梅花 过乌沙望大塘石峰 银鱼乾 雨里问讯张定叟通判西园杏花二首 拒霜花 题沈子寿旁观录 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闻莺,与大儿议秋凉 虞丞相挽词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弋字旁的字 虫字旁的字 走之旁的字 飠字旁的字 世界卫生组织 鼎分三足 梨眉艾发 包含鉯的词语有哪些 职衔 幾字旁的字 横挑鼻子竖挑眼 沙洪 贪财慕势 留停 锦花绣草 失林之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