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关山月》

时间: 2025-05-02 13:26:45

诗句

关山月,关山月。

分影送征人,寒光射矛戟。

胡笳声断塞鸿惊,征人泪下思乡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6:45

原文展示:

关山月,关山月。分影送征人,寒光射矛戟。胡笳声断塞鸿惊,征人泪下思乡国。

白话文翻译:

关山月,关山月。月光照在征人的身上,映出他孤独的身影,寒冷的光芒照射着他的矛戟。胡笳声响起,声声断肠,惊飞了北方的鸿雁,征人不禁泪下,思念着自己的故乡。

注释:

  • 分影:指月光照射下的影子。
  • 征人:指正在征战或远行的人。
  • 寒光:指月光冷清的光辉。
  • 矛戟:古代兵器的统称,象征战争。
  • 胡笳:一种乐器,常用于边塞音乐,代表战争与思乡之情。
  • 塞鸿:边塞的鸿雁,象征自由与归属感。

典故解析:

“胡笳”源于古代边塞生活,常用来表达战士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塞鸿”则暗指北方的鸿雁,常被用作思乡的象征。在古代,征人远行,常常面临生死与思念的双重压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宋代诗人,以其边塞诗著称,作品多描绘战争与思乡的情感,风格淳厚质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北宋时期,当时国家多战,诗人通过描绘征人的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民众的思乡之情。

诗歌鉴赏:

《关山月》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征人孤独的心境与思乡的情感。诗中“寒光射矛戟”不仅描绘了夜晚的寒冷气氛,也象征了战争的残酷与征人的无奈。诗的前两句反复提及“关山月”,既是对月亮的描绘,也是表达了征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诗中“胡笳声断塞鸿惊”则通过音乐的意象传达了对故乡的渴望与悲伤,胡笳声像是战争的号角,断断续续,令人心痛。最后一句“征人泪下思乡国”,直白而情感丰富,展现了征人对故乡的无尽思念与流泪之痛。

整首诗以质朴的语言,通过对景、对情的描绘,深刻反映了战士在外征战时的孤独与对家乡的思念,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关山月,关山月:开篇重复,强调月亮的孤独与征人的孤独。
  • 分影送征人:月光照射下的影子,象征征人的孤独与无助。
  • 寒光射矛戟:寒冷的光辉照在武器上,暗示战争的氛围与征人的艰辛。
  • 胡笳声断塞鸿惊:胡笳声响起,惊飞了鸿雁,声音与思乡情绪交织。
  • 征人泪下思乡国:最后一句直白而感人,揭示了征人的心境与思乡的痛苦。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寒光射矛戟”对“分影送征人”,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胡笳声与鸿雁的反应结合,生动描绘出思乡的情感。
  • 象征:月光、胡笳、鸿雁等意象象征情感的深度与丰富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思乡”展开,通过对边塞生活的描绘,展现了战士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表达了普遍的家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思念与孤独。
  • 矛戟:战争与征人身份的象征。
  • 胡笳:边塞音乐,代表战争的悲哀与思乡之情。
  • 鸿雁:自由、归属与思乡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寒光射矛戟”所描绘的是什么情境?

    • A. 温暖的夜晚
    • B. 冷战的氛围
    • C. 欢乐的节日
    • D. 乡村的宁静
  2. “胡笳声断塞鸿惊”中的“胡笳”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种动物
    • C. 一种植物
    • D. 一种食物
  3.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 A. 战争的胜利
    • B. 思乡与孤独
    • C. 自然风光
    • D. 爱情故事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静夜思》
  • 高适《别董大》

诗词对比:

  • 曹勋的《关山月》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首诗都描绘了边塞生活,但前者更侧重于思乡情感,后者则突出壮丽山河的壮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萧十二校书赴郢州婚姻 赠元绂 桂州经佳人故居琪树 九日越台 洞庭风雨二首 赠花 送房处士闲游 湘阴县送迁客北归 同张明府游溇水亭 东湖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话本 麦字旁的字 谗狠 包含川的词语有哪些 身字旁的字 两点水的字 桂折兰摧 青史 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黽字旁的字 不胜梘杓 探玄珠 赤字旁的字 第一时间 金钗钿合 受益匪浅 碍难遵命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