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47: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47:12
寒食临川道中
陆游 〔宋代〕
百卉千花了不存,
堕溪飞絮看无痕。
家人自作清明节,
老子来穿绿暗村。
日落啼鸦随野祭,
雨余荒蔓上颓垣。
道边醉饱休相避,
作吏堪羞甚乞墦。
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时的景象。百花凋零,只有无痕的絮飞落在溪水之上。家人自办清明节的祭祀,我却来到这幽暗的村庄。夕阳西下,乌鸦在野外啼叫,伴随着祭祀的气氛。雨后的荒草缠绕着破旧的墙垣。路边的酒醉之人,懒得避让,而我作为官吏,实在觉得羞愧,真想乞求一块墓地。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以豪放、忧国忧民见长,作品中常流露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
这首诗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国势日衰之时,诗人常常以个人的旅行和经历反映社会的沧桑与人民的苦难。
《寒食临川道中》是陆游在寒食节时写的一首颇具感伤情怀的诗。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折射出作者心中的忧愁与对生活现状的思考。开篇“百卉千花了不存”,简洁而有力地展现了春日花卉的凋零,仿佛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接着,通过“堕溪飞絮看无痕”,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无奈感,飞絮在水面上无影无踪,彰显了人事的短暂与虚幻。
诗中“家人自作清明节”,暗示着作者在外孤身一人的处境,与家人无法团聚的无奈,增添了悲凉的氛围。而“日落啼鸦随野祭”,则通过夕阳西下和乌鸦的啼叫,营造出一种肃穆的祭祀氛围,似乎在悼念已逝之人,反映出诗人对逝者的怀念与敬意。
最后,路边醉饱的景象,表现了人们的无所事事,诗人却感到羞愧,强烈的反差使得诗的情感愈加深刻。整首诗在缅怀中流露出诗人对人生与命运的深刻反思,使人感受到一种时光流逝带来的悲伤。
整首诗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对生活的无奈与对家人的思念,展现出诗人对社会与人生的深刻反思。
寒食节的起源与意义是什么?
A. 纪念介子推 B. 祭祀祖先 C. 迎接春天
答案:A
“百卉千花了不存”中的“了”字主要表示什么?
A. 完成 B. 消逝 C. 开始
答案:B
整首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喜悦 B. 忧伤 C. 愤怒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