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29: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29:01
西江月·释氏禅经律论
牧常晁 〔元代〕
释氏禅经律论,儒家传记诗书。
老君三六部真符。止论一心两字。
了得一明心地,诸余土苴何须。
忘形忘气总归虚。到此实非譬喻。
这首词谈论的是释教的禅宗经典和律法,和儒家的经典著作。老子的教义也有三十六部真经。止于讨论“一心”这两个字。若能领悟清晰的内心世界,那么其他的琐事又何必在意。忘却形体与气息归根结底都是虚无的。达到这种境界,实在不是一个比喻。
作者介绍:牧常晁,元代诗人,以其禅宗思想和对佛教、道教的探讨著称。他的作品普遍关注内心的清明和超然的境界。
创作背景:在元代,佛教与道教的思想逐渐影响文人的创作,牧常晁在此背景下,试图通过诗词表达对心灵的思考与探寻。
这首《西江月·释氏禅经律论》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展现了禅宗思想的核心——内心的明澈与超然。词中提到的“释氏禅经律论”与“儒家传记诗书”,体现了作者对不同哲学思想的包容与融会贯通。通过对老君的提及,突显了道教思想对作者的影响,进一步引申至禅宗的核心概念。
全诗通过简短的句子,逐步引导读者思考何为“一心”,何为“明心地”。在感知了内心的明澈后,作者指出世俗琐事的无足轻重,强调了超越形体与气息的虚无境界。这种境界的达成并非空谈,而是通过内省与领悟所获得的真实体验。
整首词展现了哲学的深度与灵性的追求,体现了元代文人对禅宗与道教的思考与融合。作者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哲理,使得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一种超脱的宁静与智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明净与超越世俗琐事的智慧,强调了禅宗的核心理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释氏”指的是哪种宗教?
A. 道教
B. 佛教
C. 儒家
D. 伊斯兰教
“一心”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外在的事物
B. 内心的专注与明亮
C. 纷杂的思想
D. 形体的存在
诗中提到的“忘形忘气”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
A. 形体和气息的重要性
B. 超越形体的虚无境界
C. 关注外在的物质
D. 追求权力和财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对比,李白的作品更注重自然景观与情感的结合,而牧常晁的诗则更关注内心世界的探索与哲理的思考。两者均体现了对超然境界的追求,但表达方式与侧重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