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21: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21:31
三奠子 都城七夕
作者: 王恽 〔元代〕
渺新秋节物,客思天涯。
岩桂重,碧云赊。
烟华萦紫禁,心事梦长沙。
青铜里,人未老,鬓先华。
帘望月,得巧谁家。
儿女辈,语空。
露翻梧叶重,河映绮楼斜。
倾云液,歌金缕,岸乌纱。
在这个新秋的节日里,万物都显得渺小,远方的游子思念家乡。山上的桂花香气浓郁,碧蓝的云层缓缓飘动。烟雾缭绕在紫禁城上,我的心事如梦般飘荡在长沙。青铜镜中映出我未曾老去的脸庞,但鬓边的白发已经悄然出现。窗帘外望月,谁家能巧妙地享受这美景呢?年轻一代在闲聊,内容却显得空洞无物。露水打湿了梧桐叶,河水映衬着斜斜的华丽楼阁。倾斜的云彩似液体,金缕衣裳的歌声在岸边轻轻响起。
作者介绍:王恽,元代诗人,字季常,号仲明,出生于书香世家,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对生活、自然的感悟以及对社会的不满。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代的七夕节,正值秋季,表达了游子在外的思乡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无常的感叹。
《三奠子 都城七夕》是一首充满思乡情的词作,诗中以新秋节日为背景,细腻地描绘了游子在外的孤独与思念。开篇“渺新秋节物,客思天涯”中,诗人通过“渺”字,传达出对秋天的感受以及游子内心的孤独感。接下来,描写了山桂的芳香和碧云的轻盈,营造出一种清幽的秋日意境。烟雾缭绕于紫禁城,心事如梦般悠远,诗人将个人的情感和国家的历史交织在一起,表现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在“青铜里,人未老,鬓先华”中,诗人通过自我观察,感受到时光流逝带来的无奈与感伤。窗外的明月引发了对他人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儿女辈,语空”则是对当下年轻一代的无奈和失望,表达了对现实的反思。
整首词以秋天为背景,交织着思乡、孤独和对人生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沉,语言清新而富有画面感,显示出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游子在秋天思乡的情感,反映了对人生流逝、对现实的思考。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年轻一代的担忧,情感真挚,富有深意。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三奠子 都城七夕》的作者是?
A. 王恽
B. 李白
C. 杜甫
诗中“客思天涯”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思乡
C. 愤怒
“青铜里,人未老,鬓先华”中的“鬓先华”指的是?
A. 头发变白
B. 皮肤干燥
C. 面容苍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恽的《三奠子 都城七夕》相对比,白居易的《长恨歌》同样表达了思念与孤独,但更侧重于爱情故事的叙述,而王恽则更关注于游子的感受和对现实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