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三奠子 都城七夕》

时间: 2025-04-27 18:21:31

诗句

渺新秋节物,客思天涯。

岩桂重,碧云赊。

烟华萦紫禁,心事梦长沙。

青铜里,人未老,鬓先华。

*帘望月,得巧谁家。

儿女辈,语空*。

露翻梧叶重,河映绮楼斜。

倾云液,歌金缕,岸乌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21:31

原文展示:

三奠子 都城七夕
作者: 王恽 〔元代〕

渺新秋节物,客思天涯。
岩桂重,碧云赊。
烟华萦紫禁,心事梦长沙。
青铜里,人未老,鬓先华。
帘望月,得巧谁家。
儿女辈,语空。
露翻梧叶重,河映绮楼斜。
倾云液,歌金缕,岸乌纱。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新秋的节日里,万物都显得渺小,远方的游子思念家乡。山上的桂花香气浓郁,碧蓝的云层缓缓飘动。烟雾缭绕在紫禁城上,我的心事如梦般飘荡在长沙。青铜镜中映出我未曾老去的脸庞,但鬓边的白发已经悄然出现。窗帘外望月,谁家能巧妙地享受这美景呢?年轻一代在闲聊,内容却显得空洞无物。露水打湿了梧桐叶,河水映衬着斜斜的华丽楼阁。倾斜的云彩似液体,金缕衣裳的歌声在岸边轻轻响起。

注释:

  • :渺小,微不足道。
  • :浓厚,气味浓烈。
  • 碧云赊:碧蓝的云层缓缓飘动。
  • 烟华:烟雾缭绕,形容景色朦胧。
  • 紫禁:指紫禁城,即北京的皇宫。
  • 青铜里:青铜镜,古代用以照面的器具。
  • 鬓先华:鬓角已显白发。
  • 得巧谁家:指谁家能享受这美景。
  • 儿女辈:年轻一代,指子女们。
  • 语空:言语内容空洞。
  • 露翻梧叶重:露水打湿了梧桐叶,形容秋天的气息。
  • 河映绮楼斜:河水倒映着斜斜的华丽楼阁。

典故解析:

  1. 紫禁城:历史上是明清两代的皇宫,象征着权力与荣耀。
  2. 七夕:传统节日,象征着爱情与团圆,通常与牛郎织女的故事联系在一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恽,元代诗人,字季常,号仲明,出生于书香世家,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对生活、自然的感悟以及对社会的不满。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代的七夕节,正值秋季,表达了游子在外的思乡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无常的感叹。

诗歌鉴赏:

《三奠子 都城七夕》是一首充满思乡情的词作,诗中以新秋节日为背景,细腻地描绘了游子在外的孤独与思念。开篇“渺新秋节物,客思天涯”中,诗人通过“渺”字,传达出对秋天的感受以及游子内心的孤独感。接下来,描写了山桂的芳香和碧云的轻盈,营造出一种清幽的秋日意境。烟雾缭绕于紫禁城,心事如梦般悠远,诗人将个人的情感和国家的历史交织在一起,表现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在“青铜里,人未老,鬓先华”中,诗人通过自我观察,感受到时光流逝带来的无奈与感伤。窗外的明月引发了对他人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儿女辈,语空”则是对当下年轻一代的无奈和失望,表达了对现实的反思。

整首词以秋天为背景,交织着思乡、孤独和对人生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沉,语言清新而富有画面感,显示出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渺新秋节物,客思天涯: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2. 岩桂重,碧云赊:山上的桂花香气浓郁,蓝天的云彩轻轻飘动,渲染出秋天的气息。
  3. 烟华萦紫禁,心事梦长沙:烟雾缭绕在皇宫上,诗人的心思飘荡在遥远的长沙。
  4. 青铜里,人未老,鬓先华:镜中反映出未老的容颜,但鬓角已显白发,感慨岁月流逝。
  5. 帘望月,得巧谁家:窗帘外面明月高悬,询问谁家能巧妙地享受这美景。
  6. 儿女辈,语空:年轻一代在聊天,但内容却显得空洞无物。
  7. 露翻梧叶重,河映绮楼斜:露水打湿了梧桐叶,河水映衬着斜斜的华丽楼阁,描绘出秋天的静谧。
  8. 倾云液,歌金缕,岸乌纱:倾斜的云彩如液体般流动,金缕衣裳的歌声在岸边轻轻传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彩比作液体,增强了诗的形象感。
  • 对仗:如“青铜里,人未老,鬓先华”,对偶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游子在秋天思乡的情感,反映了对人生流逝、对现实的思考。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年轻一代的担忧,情感真挚,富有深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桂花:象征着思乡与美好。
  • 明月:代表团圆与思念。
  • 梧桐:象征着孤独与秋天的萧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三奠子 都城七夕》的作者是?
    A. 王恽
    B. 李白
    C. 杜甫

  2. 诗中“客思天涯”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思乡
    C. 愤怒

  3. “青铜里,人未老,鬓先华”中的“鬓先华”指的是?
    A. 头发变白
    B. 皮肤干燥
    C. 面容苍老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长恨歌》白居易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与王恽的《三奠子 都城七夕》相对比,白居易的《长恨歌》同样表达了思念与孤独,但更侧重于爱情故事的叙述,而王恽则更关注于游子的感受和对现实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元曲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恽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渔家傲 和秦寿之春晚偶成八绝 和董令升喜雨用前韵 一翦梅(和董令升赠魏定甫侍儿) 和孔纯老按属邑六首 和赵积中白莲三首 寄余元明 和因上人四首 次韵孙兴宗秋怀 和陈天予经过南巢邑人迎旧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呱呱坠地 专信 甘字旁的字 相探 辛字旁的字 豕字旁的字 行同狗彘 丨字旁的字 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翠围珠裹 斩板 白影珠 食字旁的字 解散髻 广庭大众 捧毂推轮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